| ||
李恕豪
一九八一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 現為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語言學史稿》、《上古神話》、《揚雄方言研究》(與陳君惠等合著)。 參加編寫的著作有八部,發表學術論文達二十餘篇。 | ||
走過一世紀的華嚴大家 浙江紹興,古稱會稽,春秋時代為越國的首都,是一個山川秀麗,河網
在中國佛教最為鼎盛的唐代,會稽這裡也誕生了一位學問淵博、宗說兼 大師出生的時代,正是唐王朝由極盛走向衰落的時期,這必然使他能夠
與前代華嚴祖師稍有不同的是,澄觀的時代,禪宗,尤其是南宗正取得 澄觀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是不斷著述的一生。 他幼年時就廣泛讀誦各種大乘經典,成年以後,又不辭辛勞地南來北
澄觀也是一個佛教教育家,早在江南一帶學習時,他便參加了講學的活 歷觀澄觀大師的一生,真像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他的求學生涯,主 澄觀大師離開我們已經一千一百多年了。他所撰寫的大量佛學著作,已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一個詩人這樣 | ||
勇猛精進的師子兒 這部《清涼澄觀大師傳》,記述的是中國佛教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澄觀 佛教自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到東晉初年,勢力始盛,經過南北朝蓬 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佛教的興衰,完全取決於是否有優秀的佛教人才。 在佛教的歷史上,雖然可以劃分出各個宗派,但這些宗派之間並非存在 除了精通佛,澄觀大師對於當時的各種知識,都曾廣泛地學習過。這不 現在,表面上信奉佛法的人不少,但真正能掌握佛教的教理,具有正知 四川乃佛光普照之地,鍾山川毓秀之氣,自古以來,佛教的信仰就很深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日於成都外東獅子山 | ||
◆ 七三八年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 一歲 澄觀出生於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一戶姓夏侯的人家。
禮本州寶林寺體真禪師為師。
依寶林寺霈禪師出家,誦讀《法華經》。
奉恩試經得度,領取祠部頒發的度牒。
從越州妙喜寺常照法師受具足戒。
依潤州棲霞寺(今南京棲霞寺)醴律師學相部律。回越州開元寺曇一律師處學習南山律。又往金陵(今江蘇南京)玄璧法師處學習「三論」。
往金陵牛頭山慧忠禪師問牛頭禪法。又往杭州徑山見道欽禪師。到洛陽見荷澤門下的無名禪師,諮決南宗禪法。又見北宗慧雲禪師,了解北宗玄理。又參見東京大詵法師。
往金陵瓦棺寺學習《大般涅槃經》和《大乘起信論》。又到淮南(今江蘇揚州)法藏法師處學新羅元曉的《大乘起信論疏》和《涅槃經宗要》。往錢塘(今浙江杭州)天竺寺跟隨法詵法師學習《華嚴經》。
奉詔到長安大興善寺參加師子國沙門不空三藏的譯經工作,任潤文大德。德宗嘗請教佛法,澄觀回答條然有緒,帝言下豁然有悟,遂事以師禮。
往剡溪(今浙江嵊縣),跟隨成都慧量法師學習「三論」。
到蘇州開元寺,跟隨天台宗第九祖,荊溪湛然法師學習天台宗教理。
北遊五台山,又朝峨眉。
在五台山博覽群書,又應大華嚴寺寺主賢林之請,講演《華嚴經》多遍。
在五台山大華嚴寺般若院著《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後來又為弟子僧叡等著《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九十卷。
應賢林之請,在五台山大華嚴寺講新著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應河東節度使李自良的邀請,到太原府崇福寺講《華嚴經疏》。
奉德宗詔令入京師長安,在崇福寺參加由罽賓國沙門般若三藏主持的譯場,翻譯南印度烏荼國國王所進的《華嚴》後分梵夾。
《華嚴》後分譯成,共四十卷,世稱《四十華嚴》。 四月,德宗生日,詔入內殿開示新譯《華嚴》宗旨。德宗大悅,賜紫衲方袍,禮為「教授和尚」。 五月,詔命入終南山草堂寺造《貞元新譯華嚴經疏》十卷。又著《普賢行願品疏》一卷。
德宗詔授「鎮國大師」號,進天下大僧錄。 是年德宗生日,從終南山雲華寺迎入宮內講《華嚴經》,賜澄觀「清涼國師」號。
大約在此時,為太子李誦(即後來的唐順宗)說法,並為他撰了《心要法門》、《了義》。《食肉得罪因緣》。
詔澄觀駐錫長安大興善寺,為其造普光殿、華嚴閣,並塑華藏剎,繪法界會圖。
詔澄觀入宮內談法,敕令鑄造金印,號「僧統清涼國師」,統領天下僧眾。
宗密到長安雲華寺拜見澄觀,遂為弟子。 宗密被後人推崇為華嚴宗第五祖。
詔封澄觀為「大照國師」。
文宗受心戒於澄觀,在澄觀大師的開導下,誓不食蛤。
文宗加封澄觀為「大統國師」。
澄觀圓寂。終其一生講演《華嚴經》五十餘遍,無遮大會一十五設,著述共四百餘卷。 |
'<♣ 학술자료 ♣> > 학술논문자료 모음선'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균여의 周側學(주측학) 1. 2. / 고 영 섭 - 백련 불교논집 : 제 9집 (0) | 2009.03.27 |
---|---|
☆ 高 榮 燮 논문목록 ☆ (0) | 2009.03.27 |
불교 華嚴의 修行觀 / 高 榮 燮 / / 청호불교논집 제1집(1997) (0) | 2009.03.27 |
◐ 朱子와 王陽明 및 丁若鏞의 大學說 小考 / 華嚴行 ◑ (0) | 2009.03.27 |
산치의 불탑 / 이주형/서울대학교고고미술사학과 교수 / <東鶴 통권95호> (0) | 2009.03.27 |
조선 후기 유학자들의 불교관 /유호선 <불교평론18호> (0) | 2009.03.27 |
아쇼카 왕과 8만 4천의 불탑 / 이주형/< 東鶴 통권94> (0) | 2009.03.27 |
대혜종고의 공안선 비판과 간화선에 지(知)의 문제 / <불교평론17호> (0) | 2009.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