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학술자료 ♣>/<사전모음> ▶ 불교학 * 한자 * 기타

佛學常見詞彙 (ㄱ~ㄴ).hwp

화엄행 2009. 8. 8. 17:58

 

佛學常見詞彙 (ㄱ~ㄴ).hwp

 

 

 

佛學常見詞彙

<ㄱ ~ ㄴ>

竺摩法師 鑑定

陳義孝居士 編

< 표제어 5868 항 >


【假】1․借的意思, 諸法無實體, 借他而有, 故名假, 如借五蘊而有衆生是. 2․虛妄不實之義, 諸法因緣和合而有, 幻生幻滅, 虛妄而無實體. →3654

【迦迦】又叫做迦迦羅, 華譁爲鳥. →3344

【假觀】天台三觀之一. 見三觀條. →3660

【呵羅羅】八寒地獄之一. 智度論說 : 「呵婆婆, 呵羅羅, 睺睺, 此三地獄, 寒風噤顫, 口不能開, 因其呼聲, 而以名獄.」→2755

【伽藍】1․僧伽藍摩的簡稱, 華譯爲衆園, 卽僧衆所居住的園庭, 亦卽寺院的通稱. 2․指佛敎的護法神. →2200

【伽藍神】保護伽藍(寺廟)的神. 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 卽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 →2201

【迦樓羅】又作迦留羅, 華譯爲金翅鳥, 牠取龍爲食, 爲八部衆之一. →3347

【迦陵】迦陵頻伽的簡稱. →3345

【迦陵頻迦】鳥名, 華譯好聲, 或和雅. →3346

【迦膩色加王】原爲大月氏人, 征服印度北部, 自立爲王. 他初不信佛敎, 到晩年信奉佛敎, 召集擧行第四次結集, 造寺造塔, 保藏三藏經典, 或刻於赤銅鍱中, 其功績與阿育王並稱. →3353

【加力】佛菩薩的加被力. →549

【假名】1․虛假的名字. 諸法本來無名, 是人給它假設了一個名字, 這個名字旣虛假不實, 而且不合實體, 好像一個貧賤的人取了一個富貴的名字一樣. 2․假名而有的意思. 見假名有條. →3661

【假名世間】三世間之一, 又名衆生世間, 或有情世間, 因有情這名稱是在五蘊法上假立的名字, 沒有有情的實體. →3663

【假名有】三有之一, 卽假立了名字之後才有的意思, 如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緣和合假名爲我, 這個我其實是色受想行識, 沒有我的自體, 而是假立了名字之後才有我. →3662

【假法】指因緣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3658

【跏趺】結跏趺坐. 見結跏趺坐條. →4487

【呵佛罵祖】唐朗州德山院宣鑑禪師, 一日上堂說 : 「我這裹, 佛也無, 法也無, 達摩是個老臊胡, 十地菩薩是擔糞漢, 等妙二覺是破戒凡夫, 菩提涅槃是繫驢橛, 十二分敎是點鬼簿, 拭瘡紙, 佛是老胡屎橛.」又有一僧問韶州雲門山文偃禪師 : 如何是佛?雲答 : 「乾屎橛」. 他也曾說過 : 「釋迦初生,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 惟我獨尊. 老僧當時若見, 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太平.」這都是提醒世人 : 凡有相者, 皆是虛妄, 縱是經典佛像, 或聖或賢, 旣落形跡, 皆屬生滅, 並不是正常如實之道. →3116

【迦毗羅衛】國名, 卽釋迦佛所出生的國家, 現在尼泊爾的西部. →3352

【袈裟】比丘的法衣, 有不正色壞色染色等意義, 因爲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 都要染成濁色, 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 又因其形狀爲許多長方形割截的小布塊縫合而成, 有如田畔, 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 亦稱福田衣. 有大中小三件, 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條大衣, 中者名鬱多羅又名七條衣, 小者名安陀會又名五條衣. →008

【袈裟十利】一․覆身離羞恥而具慚愧;二․離寒熱蚊蟲;三․示沙門之相, 見者歡喜, 離邪心;四․是人天寶幢相, 生梵天之福;五․著之時, 生寶塔想, 滅諸罪;六․壞色, 生不貪欲;七․袈裟是佛淨衣, 永斷煩惱而得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 能增長菩提之芽;十․如甲胄, 煩惱之毒箭不能害. →010

【袈裟十二名】袈裟․道服(修道者的衣服)․出世服(出離世俗者的衣服)․法衣(如法的衣服)․離塵服(遠離六塵者的衣服)․消瘦服(此服有損消煩惱的功德)․蓮花服(離染著猶如蓮華)․間色服(用不正之間色縫製而避開五正色)․慈悲服(行慈悲者的衣服)․福田衣(袈裟的條相, 等於世間的田疇, 且其功德爲世間之福田而應受供養)․臥具(與被褥相似)․敷具(臥具的意思). →011

【袈裟五德】悲華經中說, 釋迦佛以前在寶藏佛之前, 誓已成佛時袈裟有五德, 卽一․或犯重邪見之四衆, 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 必於三乘受記;二․天龍人鬼若敬袈裟少分卽得三乘不退;三․若鬼神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 則飮食充足;四․衆生共違反, 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陳持此少分, 恭敬尊重, 常得勝他. →009

【嘉祥】隋會稽嘉祥寺吉藏大師, 以寺名稱爲嘉祥, 是三論宗之祖. →5079

【假色】無表色的別名. 在色法之中, 有些東西雖屬色法, 但是沒有形質, 叫做假色. →3655

【迦葉】亦稱摩訶迦葉, 爲佛十大弟子之一, 以頭陀第一著稱. 身有金光, 映蔽餘光使不現, 故亦名飮光. 在靈山會上, 受佛正法眼藏, 傳佛心印, 爲禪宗初祖. 生平修頭陀行, 遵佛囑於雞足山入滅盡定, 待彌勒佛出世時, 傳佛僧伽梨衣. →3349

【迦葉佛】華譯爲飮光, 是七佛中的第六尊佛. →3350

【迦葉尊者】見迦葉條. →3351

【假我】指五蘊假合而有之我. 凡夫把這種假我誤認爲實我, 只有悟了道的聖者才能徹底的明白這個我乃是因緣所生的假我. →3657

【伽耶山】華譯象頭山, 有二處, 一在靈鷲山附近, 一在菩提道場附近. →2202

【假有】虛假的有, 指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因這些由因緣假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雖然如鏡中之花和水中之月一樣的無有實體, 但是不能說它是無, 而是屬於假有. →3656

【迦旃延】佛十大弟子之一, 以論議第一著稱. →3348

【跏坐】把脚放在腿上的坐法. 有全跏和半跏兩種, 全跏是兩足放在兩腿上, 半跏是左足或右足放在另一方的腿上. 經上所說的結跏趺坐, 是指全跏坐. →4486

【加持】指加工持誦, 工夫增上. →556

【加持身】依加持而顯現的佛身, 卽應身. →557

【假諦】天台三諦之一. 見三諦條. →3659

【加被】保佑的意思. →550

【假合】衆緣假和合. 因爲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有合的時候, 就有散的時候, 所以說它是假和合. →3664

【假合之身】衆緣假和合而有之身. →3665

【加行】修行人準備入修道正位時, 須加一段之力而修行, 名爲加行. →551

【加行果】四果之一. 大毘婆娑論說 : 「加行果者謂不淨觀, 或持息念, 爲加行故, 漸次引起盡無生智. 餘加行果類此可知.」→553

【加行道】暖․頂․忍․世界一爲小乘之四加行位, 大乘行則在十回向後, 由加行位進入見道位. →555

【加行善】指加行方便所得的善心, 與方便善及修得善同義. →554

【加行位】唯識宗所立五位之第二, 卽於十迴向之後, 修四尋思觀, 得暖․頂․忍․世第一之四善根位. →552

【假和合】因緣假和合. 世間一切事物的存在, 都非實有, 只是因緣假和合而已. →3666

【覺】梵語叫做菩提, 是覺察或覺悟的意思. 在事障上, 一切煩惱, 伺隙侵人, 惟至聖能隨緣省察, 不爲所困, 是覺察義;在理障上, 凡夫痴迷, 顚倒執著, 惟至聖能朗然徹悟, 燭照無遺, 是覺悟義. →5684

【覺觀】新譯作尋伺, 舊譯作覺觀, 麤思名覺, 細思名觀, 二者都能擾亂定心. →5700

【覺路】正覺的道路, 亦卽菩提之道. →5697

【覺道支】七覺支與八正道. →5701

【覺滿】覺悟圓滿的人, 卽是佛. →5698

【覺母】文殊菩薩的德號, 因文殊於智理二門中司智門, 而諸佛皆由智慧而生. →5690

【覺分】梵語叫做菩提分, 卽順於覺的支分, 有三十七法, 亦卽三十七科的道品. →5687

【覺性】1․覺悟的自性. 2․覺知之性. →5692

【覺樹】菩提樹. 菩提華譯卽是覺. 世尊在畢波羅樹下成菩提, 故稱其樹爲菩提樹. →5699

【覺心】本覺的妙心, 亦卽覺悟不迷的心. →5685

【覺岸】覺悟的彼岸, 卽佛的境界. →5693

【覺王】佛的尊稱, 因佛是覺悟最徹底的人. →5686

【覺位】正覺的地位, 亦卽成佛的地位. →5691

【覺者】覺悟的人的意思, 梵語叫做佛陀. 被稱爲覺者的人, 必須具有三個條件, 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缺一就不可以被稱爲覺者. →5694

【覺照】用覺悟的心來觀照一切. →5696

【覺支】觀察吾人心術的偏正, 叫做覺法, 覺法不止一個, 所以叫做支. →5688

【覺他】使他人覺悟的意思, 是二覺之一. →5689

【覺海】1․(喩)覺性深廣如海. 2․佛敎以覺悟爲宗, 故稱譽佛敎的敎義深廣猶如大海. →5695

【慳】不捨得把自己的東西施給人家. →4968

【慳結】九結之一. 見九結條. →4970

【慳法七報】不肯向人說法或是不捨得把東西給人家的人, 後世將得七種的惡報, 卽生盲報․愚痴報․生惡衆報․胎夭報․物恐報․善人遠離報․無惡不作報. →4971

【間色】中間色. 縫製袈娑時要選用三種的壞色, 卽靑之間色, 黑之間色, 和木蘭之間色. →4512

【間色服】袈裟的別名. →4513

【慳貪】慳與貪. 自己的東西不捨得給人家叫做慳;看見人家的東西就想要叫做貪. →4969

【羯磨】華譯作業, 卽作授戒懺悔等事業的一種宣告儀式, 由此宣告儀式的宣告文, 而成就所作之業. →5188

【羯磨戒師】與羯磨阿闍梨同. →5190

【羯磨僧】辦理授戒懺悔等事的師父. →5189

【羯磨阿闍梨】又名羯磨戒師, 或簡稱戒師, 卽授戒時讀羯磨文的師父, 爲授戒三師之一. →5191

【減劫】人壽由八萬四千歲起, 每百年減一歲, 減至只有十歲, 在這減壽的時期, 叫做減劫. →4212

【感果】由所作的業因招感應得的果報. →620

【甘露界】涅槃的境界. →1813

【甘露滅】甘露是形容佛敎所說的涅槃境界, 得涅槃而滅生死, 叫做甘露滅. →1811

【甘露門】通達甘露涅槃的門戶, 卽佛的眞理言敎. →1812

【甘露法】(喩)如來所訓示的眞理敎法, 因其敎法能令衆生解脫涅槃. →1809

【甘露水】(喩)如來所說的眞理敎法, 因其敎法如人在熱天喝了淸涼的水, 熱惱消除, 心意快樂. →1810

【甘露王】阿彌陀佛的別名. →1808

【感應】感是感召, 應是應現, 謂我對佛菩薩有什麽要求, 如果心意至誠, 便可以感召佛菩薩來應現, 以滿我之所願. →621

【感應道交】衆生之感與如來之應互相交流. →622

【堪忍】堪能忍受苦難, 是梵語娑婆的譯義. →4110

【堪忍地】菩薩十地中初地的別名. →4111

【降魔】降伏惡魔. →3367

【降魔相】八相成道之一. →3368

【降魔坐】見降伏坐條. →3369

【降伏】以威力降伏他人. →3364

【降伏法】以威力降伏怨敵或是惡魔之法, 如修五大明王之法是. →3365

【降伏坐】又名降魔坐, 卽先以右足置於左股上, 再以左足置於右股上的種坐法, 反之者則叫做吉祥坐. →3366

【强緣】强力的因緣. →4130

【降誕】佛降生於世. →3363

【蓋】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覆蓋行者的淸淨心, 使善心不能開發. →049

【開甘露門】布施餓鬼. →4510

【開經偈】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 其偈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眞實義.」→4505

【開光】又叫做開眼, 卽佛像落成後, 擧行儀式供奉之. →4497

【開權顯實】見開顯條. →4506

【開士】1․開悟之士, 菩薩的德名. 2․以法開導衆生之士, 爲和尙的尊稱. →4496

【開山祖師】開山立寺始創基業的人. →4508

【開三顯一】開三乘方便法門以顯眞實一乘的敎法. →4509

【開示悟入】開是開佛知見, 示是示佛知見, 悟是悟佛知見, 入是入佛知見, 此開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懷. →4507

【開眼】與開光同. →4498

【開演】說法. →4501

【開緣說法】爲衆人廣開佛法因緣而說法要. →4511

【開悟】開智明理. →4502

【蓋纏】五蓋與十纏. →050

【開遮】開是允許的意思, 遮是禁止的意思. →4503

【開顯】開權顯實的簡稱. 權者方便, 實者眞實, 開方便以顯眞實, 叫做開顯. 法華經說 : 「開方便門, 示眞實相.」→4504

【開會】開是開三乘敎的方便門, 會是三乘會歸一乘. 與開顯同義. →4499

【開葷】又名開素. 佛雖然制定酒肉五辛等不可食, 但是遇到生病的人或是有利益的事時, 卻可以飮食. →4500

【居士】居家學佛之士. →2811

【去執】去掉對一切事物․理論․思想以及意見等的固執. →1495

【犍度】華譯爲聚․蘊․結等, 卽律中篇章之名, 一犍度卽一篇或一章, 或一品一節之義. →4679

【乞士】比丘三義之一, 因比丘向人乞食, 以養色身, 故名乞士. →1009

【乞食】比丘爲了資養色身, 而向人乞食. →1010

【劍山】又名劍樹, 爲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238

【劍樹地獄】十六小地獄之一. →239

【劫】梵語劫簸的簡稱, 譯爲時分或大時, 卽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計算的極長時問. →312

【劫燒】指壞劫時的大火災. →318

【劫水】大三災之一, 卽壞劫時所發生的大水災, 由地下水輪湧出, 大雨如車軸, 二禪天以下, 盡爲大水所淹沒. →314

【劫災】指壞劫末期所起的火水風三災, 此三災蕩盡整個世界. →316

【劫初】成劫之初, 亦卽完成此世界的初期. →315

【劫濁】五濁之一. 人壽本爲八萬四千歲, 後因德薄, 而壽命亦每百年遞減一歲, 減至二萬歲時, 卽步入劫濁. 可知人壽自二萬歲至十歲之間, 再由十歲至二萬歲之間, 都是劫濁時代. →319

【劫簸】見劫條. →320

【劫海】(喩)劫數之多好像大海的水量. →317

【劫火】大三災之一, 卽壞劫時所發生的大火災, 燒到初禪天, 一切都變成灰燼. →313

【偈】偈他的簡稱, 華譯爲頌, 卽一種略似於詩的有韻文辭, 通常以四句爲一偈. →667

【偈他】見偈條. →668

【見犍度】八犍度之一. →2485

【見結】邪見的煩惱, 爲九結之一. →2469

【見論】二種戱論之一, 卽我見邊見等之戱論. 戱論是無意義與無利益的言論. →2472

【見道】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爲見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無漏智照見眞諦理之位. 大乘的菩薩, 則於初僧祇之終, 終四善根之加行, 而頓斷分別起之煩惱所知二障, 叫做見道. →2477

【見道位】菩薩完成第一阿僧祇劫之修行, 始登初地, 在初地入心中(每一地皆有入․住․出三心), 通達少許二無我理, 體會眞如, 乍見中道, 故名見道位, 又名通達位. →2478

【見流】謂見惑能使衆生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而不能出離, 爲四流之一. →2468

【見網】謂種種的邪見纏縛身心, 好像網兒羅身不得出離. →2471

【見縛】謂見惑能纏縛人們使不得自在. →2475

【見思】見惑和思惑. 依小乘俱舍宗來說, 是以迷理和迷事來分別見思二惑, 迷於理而起之惑如身見邊見等五不正見, 叫做見惑, 迷於事而起之惑如貪瞋痴等五煩惱, 叫做思惑. 依大乘唯識宗來說, 則以分別俱生之二起來分別, 分別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見惑, 俱生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思惑. 此二惑是正受三界生死的因, 斷此二惑才能免三界的生死. 斷的次第, 須先斷見惑, 次斷思惑. 斷見惑之位, 叫做見道, 斷思惑之位, 叫做修道, 二惑皆斷之位, 叫做無學道. →2465

【見性】見到自己的眞性. →2479

【見性成佛】見性是見到一切衆生普具的佛性, 此性卽佛, 名爲佛性, 見自佛性者, 當下與諸佛無異, 禪家名之爲見性成佛. →2480

【見所斷】三所斷之一, 卽於見道時所斷的八十八使見惑. →2484

【見愛】見是見惑, 愛是思惑. 見二惑條. →2470

【牽引因】十因之一. →3922

【見障】四障之一, 卽邪見能障礙菩提. →2473

【見地】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 相當於聲聞乘的預流果. →2464

【見諦】見到眞理. 聲聞乘要在預流果以上才能見諦, 菩薩則要在初地以上才能見諦. →2474

【見取】四取之一, 卽取著身見邊見等非理之見. →2481

【見取見】執著自己的見解, 安住不捨, 而且强非爲是, 卽近於普通人的成見. →2482

【見取使】十使或五利使之一. →2483

【見濁】五濁之一, 卽末世的時候, 衆生的邪見紛紜, 因而濁亂世間. →2476

【見行】見愛二行之一. 見二行條. →2467

【見惑】二惑之一, 卽見解上的迷惑錯誤, 如身見邊見等五不正見是. 見惑品數,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 大乘唯識立百十二. →2466

【結】繫縛的意思, 是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繫縛衆生的身心, 使不能解脫, 永淪生死. →4434

【結跏趺坐】佛陀的坐法, 卽盤膝而坐. 略有二種 : 若先以右足置於左腿上, 再以左足置於右腿上, 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於右腿上, 再以右足置於左腿上者, 則叫做吉祥坐. →4445

【結漏】結與漏. 結與漏都是煩惱的別名. →4441

【結縛】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繫縛吾人的心身使不得解脫出離生死. →4442

【結使】結與使. 結與使都是煩惱的別名, 煩惱能繫縛身心, 結成苦果, 故稱爲結, 能使衆生沉溺於生死苦海, 故又名爲使. 結有九結, 使有十使. →4436

【結業】指由煩惱而生的思想與行爲. →4444

【結緣】廣結善緣. →4443

【結印】手結印契. 密宗的修法, 要手結印, 口念咒, 意觀想, 這樣才能做到三密相應. →4435

【潔齋】謂停止淫事及斷除酒肉. →5154

【結賊】結是煩惱的別名, 因爲煩惱能爲害智慧, 故喩之爲賊. →4439

【決定信】決定的信心. →454

【決定業】簡稱定業, 卽必定受報的業. →456

【決定住】六種住之一, 卽菩薩自八地以上, 得不還不退之位. →455

【結集】佛滅後, 五百大阿羅漢相聚一處, 將佛過去所說的法, 結合集成爲佛敎的三藏經典. →4438

【結夏】結夏安居. 見安居條. →4437

【結解】結與解. 結是煩惱所縛;解是證悟眞理而得自在. →4440

【兼利】自他兩利. →3388

【經】梵語修多羅, 華譯爲契經, 卽上契十方諸佛所說之理, 下契一切聽經衆生的根機, 又是線義, 卽貫串佛所說的法和道理, 以免散失, 爲三藏之一. →4709

【境】心所遊履和攀緣的境界, 如色爲眼識所遊履, 叫做色境, 法爲意識所遊履, 叫做法境等是. →4901

【境界般若】五種般若之一. →4904

【經供養】書寫經文以做佛事. 經屬於三寶中之法寶, 故經供養是供養法寶. →4718

【經論】經藏與論藏. 經是如來所說, 論是菩薩所著. →4712

【經量部】又名說度部, 或說轉部, 小乘十八部之一, 是佛滅後四百年間, 由說一切有部分出來的一個流派. 在三藏之中, 唯以經爲正量, 故名經量部. →4716

【敬禮】恭敬禮拜. →4619

【經律論】見三藏條. →4717

【經部】經量部的簡稱. →4715

【輕安】輕鬆安祥. →5065

【輕安覺支】見七覺分條. →5066

【經藏】1․指佛所說的一切大小乘經典. 2․藏放經典的府庫. 3․國家所寶藏的佛學書. →4713

【敬田】三福田之一. 見三福田條. →4618

【經宗】依經而立的宗派叫做經宗, 若依論而立的宗派則叫做論宗, 如華嚴天台是屬於經宗, 如成實三論則屬於論宗. →4711

【境智】境與智. 所觀之理叫做境;能觀之心叫做智. →4902

【經體】經之體. 大乘經以諸法實相爲體, 小乘經以三法印爲體. →4714

【經行】在一定的地方兜圈子, 其目的在於避免坐禪時發生昏沉或睡眠. →4710

【境行果】境是所觀之境界, 行是所修之聞思修三慧, 果是所証之菩提妙果. →4903

【界】1․差別的意思, 亦卽事物彼此差別而無混雜. 2․性的意思, 亦卽事物固有的本體. →3261

【戒】防非止惡的意思, 不但惡事不可做, 就是惡的念頭也不許有. 又名淸涼, 因人能止惡行善, 則必心安理得, 俯仰無愧, 故心無熱惱而得淸涼. →2417

【契經】契合衆生的根機而且契合眞理的經文, 卽佛經. →3170

【戒經】說戒律的經典, 如梵網經․優婆塞戒經等是. →2431

【戒禁取見】執行邪戒卻以爲是正戒. →2447

【戒器】堪能受戒的人. →2438

【契機】契合衆生的根機. →3171

【戒臘】受戒的年數. →2435

【戒蠟】與戒臘同. →2436

【界內】三界之內. →3266

【界內感】指見思二惑, 因見思二惑能招感三界內之生死果報. →3268

【界內敎】對三界中的衆生說如何才能斷除見思惑以便將來出離三界的敎法, 如天台宗所立的藏敎與通敎是. →3267

【界內理敎】指天台宗所說的通敎. 通敎談論事相雖然遜於藏敎, 但窮理較深, 達於生卽無生, 空卽不空, 故褒之爲界內理敎. →3270

【界內事敎】天台宗說三藏敎雖然精究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事相之法門, 但其理只屬偏眞之空理, 究竟的道理還很淺薄, 故貶之爲界內事敎. →3269

【戒壇】修戒法的壇場. →2434

【戒單】受持比丘戒的證明書. →2430

【戒刀】比丘所佩的小刀, 此刀乃割切三衣之用. →2419

【計度】以意識的作用去思量分別種種的事物. →3342

【戒力】1․戒律的力量. 2․持戒的力量. →2418

【契理】契合眞理. →3172

【戒名】在受沙彌戒時, 師父所賜給的法名. →2421

【繫縛】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如繩子能繫縛身心, 使人不得自在. →5567

【戒法】佛所制定的戒法. →2422

【界分】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三界. →3262

【戒師】又名戒和尙, 卽授戒的師父. →2426

【戒相】戒的相狀差別, 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 比丘尼的戒相是三百四十八戒是. →2425

【戒善】持戒的善根, 如前生受持五戒者, 今生得生人間, 前生受持十善者, 今生得生天上, 此皆持戒的功德所致. →2429

【界如】十界與十如. 天台宗觀一念之心中卽具有三千諸法, 此三千諸法, 是由十界與十如及三世間所組成的, 所以叫做界如三千. →3263

【界外】三界之外. →3271

【界外敎】天台立四敎, 藏通二敎是界內敎, 別圓二敎是界外敎. →3272

【界外理敎】指天台宗所說的圓敎. 圓敎的菩薩迷理較輕, 故不假借分別事物的方便, 而直談一切萬法爲中道實相的妙理, 謂之界外理敎. →3274

【界外事敎】指天台宗所說的別敎. 別敎的菩薩, 迷中道之理重, 故要分別一切事物以方便悟理, 謂之界外事敎. →3273

【戒律】防止佛敎徒邪惡的法律, 如五戒․十善乃至二百五十戒是. →2445

【戒律藏】說明戒律的經典, 爲三藏之一. →2446

【戒⺼葛】與戒臘同. →2437

【戒場】授受戒律的道場. →2428

【戒定】持戒與禪定. →2442

【戒定慧】又名三學, 或三無漏學. 戒是戒止惡行, 定是定心一處, 慧是破妄證眞. 持戒淸淨心則安, 心安則可得定, 得定則可觀照分明而生智慧. 持此戒定慧三法, 能對治三毒, 成就佛果, 所以又叫做三無漏學. →2443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 戒者防身之惡, 定者使心不亂, 慧者破妄證眞, 解脫者離諸繫縛而證涅槃, 解脫知見者卽涅槃所起之智慧. 前三爲修因, 後二爲結果. →2444

【戒珠】(喩)戒律潔白, 可以莊嚴人身, 好像晶瑩可愛的寶珠. →2427

【界地】三界九地的簡稱. 見三界九地條. →3264

【戒牒】又名度牒, 卽受戒的證明書. →2432

【戒體】授受戒法之後, 受者體中, 得到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 謂之戒體, 此戒體雖屬色法, 但外表無相, 故又名無表色. →2439

【戒取】與戒禁取見同. →2440

【界趣】謂三界六趣是衆生生死輪迴的地方. →3265

【戒取見】與戒禁取見同. →2441

【戒波羅蜜】六波羅蜜之一. →2448

【戒品】戒的品類. →2424

【戒學】戒律的修學. 三學之一. →2433

【戒行】恪守戒律的操行. →2420

【戒香】戒行莊嚴, 以德爲香. →2423

【苦苦】三苦之一. 見三苦條. →314

【苦空】苦與空. 見苦空無常無我條. →322

【苦空無常】苦․空․無我. 見苦空無常無我條. →323

【苦空無常無我】苦是說短暫的人生, 有三苦八苦和無量諸苦;空卽緣起性空, 緣起是說世間諸法衆緣和合而生起, 性空是說衆緣和合的諸法, 其性本空, 沒有眞實的自體;無常卽諸行無常, 是說世間諸法都是變化不停, 生滅不斷的, 沒有常住不變的個體;無我卽諸法無我, 是明五蘊假合的人身, 沒有眞實不變的我體可得. →324

【苦果】痛苦的果報. →312

【孤起偈】十二分敎之一. →2777

【古德】古時的大德. →1565

【孤獨園】給孤獨園的簡稱. 見給孤獨園條. →2778

【孤獨地獄】又名孤地獄, 此種地獄不同於八寒八熱等地獄都有固定的地方, 而是隨著各人的別業, 孤獨的處在虛空或是山野之中. →2779

【苦類智】八智之一. 見八智條. →328

【苦類智忍】八忍之一. 見八忍條. →329

【苦輪】(喩)生死的苦果好像車輪一樣旋轉. →316

【苦法智】八智之一. 見八智條. →326

【苦法智忍】八忍之一. 見八忍條. →327

【苦本】痛苦的根本, 卽貪欲. →310

【古佛】古時的佛. →1564

【苦性】痛苦的本性, 俱舍論說有三種, 卽苦苦性․行苦性․壞苦性. →313

【苦聖諦】簡稱苦諦. 見四聖諦條. →325

【苦餘】三餘之一. 見三餘條. →317

【苦因】痛苦的原因. →311

【枯定】定多慧少的禪定. →151

【苦際】苦報的終點, 亦卽最後一次受生死的身體. →321

【苦智】明白苦諦的道理的智慧. →319

【苦集滅道】卽四聖諦. 見四聖諦條. →330

【苦諦】四諦之一. 見四諦條. →318

【苦行】很艱苦的修行方法. →315

【苦海】(喩)衆生在六道之中生死輪迴, 備受種種的痛苦, 好像沉溺於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一樣. →320

【骨塔】舍利塔. →3397

【空】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究竟而無實體, 叫做空, 也是假和不實的意思. →2944

【空假中】天台宗所立的三諦與三觀. 見三諦或三觀條. →2975

【空居天】凌空而處的天, 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等四天, 及色界的諸天是. →2977

【空劫】四劫之一, 卽此世界壞滅之後, 二十中劫間, 只有虛空的時期. →2948

【空見】1․撥無因果的邪見. 2․執著於空的見解. →2946

【空經】指般若部的經典. →2957

【恭敬修】四修之一. 見四修條. →3473

【貢高】自以爲高人一等. →633

【貢高我慢】自以爲高人一等, 踞傲自矜, 侮慢他人. →634

【空觀】觀察諸法皆空的道理. →2961

【空敎】說明諸法皆空的道理的敎法, 指般若經. →2956

【工巧明】五明之一, 卽現代的工藝學. →1045

【供具】又叫做供物, 卽吾人時常拿來供養佛菩薩的物品, 共有六種, 卽花․塗香․水․燒香․飯食․燈明等, 如是次第, 乃是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之六度. →2688

【空大】五大之一, 因虛空的體性廣大, 周徧於一切處. →2945

【功德】功是指善行, 德是指善心. 又世人拜佛誦經布施供養等, 都叫功德. →558

【功德田】三福田之一, 謂人若能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 就可以成就無量的福報. →559

【功德香】共有五種, 卽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因此五香能顯出法身來, 所以又叫做五分法身香. 見五分法身香條. →560

【空輪】1․指此世界最底層的虛空輪. 2․空大亦叫做空輪. →2958

【空無】謂一切事物都沒有自性. →2968

【空無邊處】無色界之第一天名. →2970

【空無邊處定】修空無邊處的禪定. 在人間修得這種禪定的人, 死後便生到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去. →2971

【空無邊處地】三界九地之一. →2972

【空無我】1․一切法緣起性空, 無我我所. 2․無我所叫做空, 無我見叫做無我. 3․空與無我. →2969

【空門】1․佛敎的總名, 因佛敎闡揚空的道理, 並以空法作爲進入涅槃之門. 2․四門之一. 見四門條. →2950

【共般若】共通的般若. 般若華譯爲智慧. →883

【空法】觀我空法空有爲空無爲空等空理之法. →2951

【共法】又名共功德, 卽佛與其他聖者以及一切凡夫所共有的功德. →880

【共報】共同的果報. →878

【共不共】共法與不共法. 共法是五乘法, 不共法是大乘菩薩法, 獨一微妙, 不與人天聲聞緣覺四乘相共. →882

【空三昧】三三昧之一. →2976

【空相】諸法皆空的相狀. 因緣生的一切法, 無有自性, 此卽是空的相狀. →2954

【共相】諸法有自相與共相二種, 各別不同的相叫做自相, 與他共通的相叫做共相. →879

【空色】無形叫做空, 有形叫做色. 般若心經說 : 「色卽是空, 空卽是色」. →2947

【空性】依空而顯的實性, 卽眞如的別名. →2952

【共十地】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所共有的十地, 卽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 →881

【公案】禪家指點學人, 在言語或動作上的垂示, 叫做公案. →1133

【供養】奉養的意思, 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 對下含有同情․憐措․愛護的意思. →2689

【供養法】種種供養的方法. →2690

【共業】共同的業因, 爲二業之一. →877

【空王】佛的別名, 因佛空無一切邪執. →2962

【空王佛】佛名. 据法華經說, 釋尊與阿難曾經一起在空王佛所發心學道. →2963

【空有】空與有. 一切法緣生無有實體, 叫做空;雖然性空但有假相, 叫做有. →2964

【空有二觀】空觀與有觀. 觀無實我實法, 叫做空觀, 此觀能破我執;觀有因果及涅槃, 叫做有觀, 此觀能破空執. →2966

【空有二宗】在中國佛敎的八宗中, 俱舍宗是小乘的有宗, 成實宗是小乘的空宗, 法相宗是大乘的有宗, 三論宗是大乘的空宗. →2967

【空有二執】又名有無二見, 卽執著空和執著有的二種見解. →2965

【空一切處】又名空徧處, 禪定的名字. →2978

【空一顯色】四大洲的天色不同, 北洲金色, 東洲銀色, 南洲碧色, 西洲赤色, 因爲這些顔色是須彌山四方天空所顯的顔色, 所以叫做空一顯色. →2979

【空定】觀察空相的禪定. →2953

【空宗】以空理爲宗的派別, 如小乘的成實宗和大乘的三論宗是. →2949

【空卽是色】空性固空, 色性亦空, 若悟空性平等, 則色空不二, 故般若心經說 : 「色卽是空, 空卽是色.」→2980

【空處】無色界的一切都沒有形色, 叫做空處, 因共有四處的分別, 所以又叫做四空處, 或四無色處. →2973

【空處定】四無色定之一, 厭色緣空而入定, 此定與無邊的虛空相應, 所以叫做空處定. →2974

【空諦】天台宗所立三諦之一. 見三諦條. →2960

【空海】虛空與大海. →2955

【空解脫門】三解脫門之一. 見三解脫門條. →2982

【空慧】觀察空理的智慧. →2959

【空華外道】印度的小乘學者誹謗大乘是空華外道, 非佛所說. →2981

【果】1․由前因而生的後果. 2․由道力而證悟的果位. →907

【過去】三世之一. →803

【過去莊嚴劫】劫有大中小三種, 現在的大劫叫做賢劫, 過去的大劫叫做莊嚴劫, 未來的大劫叫做星宿劫. →805

【過去七佛】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804

【果果】果中之至果, 卽無上大般涅槃. →911

【果極法身】與法性身同義. →923

【果能變】唯識宗的術語, 對因能變而言. 八識種子, 各生八識之現行, 名因能變;這由種子而生的八識, 於現行時, 又必從自識的自體分, 變現見相二分, 名果能變. →922

【果斷】修行人只把煩惱斷除叫做子斷, 若連果報的身體也斷卽叫做果斷. →915

【果德】果上的功德, 如涅槃之常樂我淨四德是. →914

【果滿】果上的功德圓滿. 心地觀經說 : 「因圓果滿成正覺.」→913

【過未】過去和未來. →802

【果縛】被生死苦果所縛而不能解脫的意思. 阿羅漢雖斷煩惱但未入滅, 名子縛已斷, 果縛猶存, 若已滅度, 入無餘涅槃, 便是連果縛也斷了. →920

【果縛斷】把生死的苦果斷除, 也就是進入涅槃的意思. →921

【果報】由於過去的業因造成現在的結果, 叫做果, 又因爲這果是過去的業因所召感的酬報, 所以又叫做報. 如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就是果報的意義. →918

【果報土】天台四土之一. 見四土條. →919

【果分】對因分而言, 因分是尙在修因之位, 果分是已達到果德不可思議的境界. →909

【果位】所證之果的地位. →916

【果位人】已經證得果位的人, 如阿羅漢․菩薩․佛等是. →917

【果人】果上的人. 有三種, 卽佛․辟支佛․阿羅漢. →908

【果地】所證之果的地位. 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 聲聞乘就有四果的分別. →910

【果號】成正覺之後的佛名. →912

【觀】以正慧觀察事理的意思. →840

【觀空】觀察諸法體空的道理. →844

【觀念念佛】觀想憶念阿彌陀佛. →860

【觀門】1․敎觀二門之一. 見二門條. 2․六妙門之一. 見六妙門條. →845

【觀法】觀念眞理的方法. →843

【灌佛】又名浴佛, 卽以水灌浴佛像而拂拭之. →5733

【觀佛三昧】觀想佛的相好到一心不亂的境界. 此三昧成就, 卽見佛來示現. →861

【灌佛會】又名佛生會, 於陽曆五月月圓日實行之. →5734

【觀想】觀察想念. →855

【觀想念佛】四種念佛之一. 見四種念佛條. →856

【觀像念佛】四種念佛之一. 見四種念佛條. →865

【觀世音】簡稱觀音, 菩薩名, 因此菩薩時常觀察世人稱念他的名號或痛苦的聲音而去垂救, 故名. →857

【觀世自在】觀世音菩薩的別名, 因此菩薩時常觀察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 →858

【觀心】觀察自己的心性. →841

【觀音】觀世音的簡稱. 見觀世音條. →849

【觀音觀】親經所說十六觀之一, 卽觀想極樂世界觀音菩薩的身相. →850

【觀音本地】觀音的本來地位, 卽已成正覺的正法明如來. →851

【觀音懺法】宋天台遵式法師, 治定請觀音消伏毒害懺儀, 卽今所流行之觀音懺法. 此懺法勸請觀世音及一切三寶加被, 消除三業, 以成就現當之二利. 因此法以觀音爲道場之主, 故名觀音懺法. →852

【觀自在】1․觀音菩薩的別名, 因觀音菩薩無論是自利或利人, 都能得到大自在. 2․觀一切法很自在的意思. →859

【灌頂】密敎有灌頂法, 灌者大悲護念義, 頂者佛果最上義, 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 能使功德圓滿之意, 有種種不同的方法. →5731

【灌頂住】十住之一. →5732

【觀照】觀察照見, 卽用心光向心中看, 向心中照, 是一種修慧的方法. →853

【觀照般若】觀察照見一切實相眞理的智慧, 是三種般若之一. →854

【觀智】觀察眞理的正智. →846

【觀察門】五念門之一, 卽觀想極樂世界莊嚴相的法門. →862

【觀察法忍】二忍之一. 見二忍條. →864

【觀察正行】淨土宗所立五行之一. 見五正行條. →863

【觀行】1․先觀事理, 然後起行. 2․觀心的修行方法. →842

【觀解】觀念眞理和悟解眞理. →847

【觀慧】觀察眞理的智慧. →848

【曠劫】對很久遠的過去叫做曠劫, 若對很久遠未來則叫做永劫. →5568

【廣果天】色界四禪八天中之第三天名. →5094

【光明土】無量光明土的簡稱, 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尊稱. →1874

【廣目天】四天王天之一. →5093

【廣博身如來】大日如來的別名. →5097

【光音三天】二禪天共有三天, 卽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1876

【光音天】色界二禪的最高天, 此天絶音聲, 衆生要講話, 便自口中發出淨光來作識別, 故名光音. 佛經說劫初的人類, 就是由光音天來的. →1875

【廣長輪相】大日如來要說眞言時, 必先現其周遍法界之廣長舌, 以證明其言誠實非虛, 叫做如來廣長輪相. →5096

【廣長舌】佛三十二相之一, 佛舌廣長, 而且柔軟紅薄, 能覆面至髮際. →5095

【廣狹自在無礙門】十玄門之一. →5098

【光毫】佛眉間的白毫有光明, 故稱光毫, 爲佛三十二相之一. →1873

【掛單】僧人在寺院投宿. →3774

【掛褡】與掛單同. →3775

【掛錫】與掛單同. →3776

【壞劫】四劫之一, 卽三千大千世界進入破壞的時期. 壞劫共有二十小劫, 其初十九小劫壞有情世間, 最後之一個小劫壞器世間. →558

【壞苦】三苦之一. 見三苦條. →560

【壞道沙門】破戒和破壞佛道的沙門, 是四沙門之一. →563

【壞相】六相之一. 見六相條. →559

【壞色】卽袈裟, 因袈裟避靑黃赤白黑之五正色, 而以不正色染壞之, 故名壞色. 有三種之壞色, 卽靑壞色․黑壞色․木蘭壞色, 這三種壞色是最合法的袈裟色. →561

【壞色衣】袈裟. →562

【憍】憍慢自大. →5120

【敎】聖人對世人的訓誨. →3779

【敎誡輪】三輪之一. 見三輪條. →3801

【敎觀】敎相與觀心. 敎相是依所立的宗義去分別判斷釋迦佛一代的敎義;觀心是觀念自己宗派所立的眞理. 如天台宗以五時八敎爲敎相, 以一心三觀爲觀心;眞言宗以顯密二敎十住心爲敎相, 以阿字不生爲觀心. →3798

【敎觀二門】敎門與觀門. 見敎觀條. →3799

【敎內】禪宗以心傳心, 不立文字的敎法, 叫做敎外, 其他佛的聲敎, 有文字可循的, 都叫做敎內. →3782

【敎徒】信奉宗敎的人. →3787

【敎令輪】謂大日如來的敎令很堅固, 能夠摧破一切的怨敵, 好像轉輪聖王的輪寶一樣. →3800

【敎理】佛敎所說的道理. →3796

【敎理行果】敎是佛陀的言敎, 理是敎中所說的道理, 行是順著道理而修行, 果是由於修行而獲證道果. →3797

【憍慢】自大高傲的心理. →5121

【敎法】指佛所說的十二部經典, 爲四法之一. →3785

【敎相】分別判斷釋迦佛一代的敎義, 如天台的五時八敎, 法相的三時敎是. →3794

【敎相判釋】見敎判條. →3795

【敎禪】敎與禪. →3788

【敎授師】五種阿闍梨之一, 是專門敎授弟子威儀, 作法的軌範師. →3802

【敎授善知識】三善知識之一. 見善知識條. →3804

【敎授阿闍梨】五種阿闍梨之一, 又名敎授師, 卽敎授弟子們威儀作法的比丘. →3803

【敎外】見敎內條. →3790

【敎外別傳】禪宗不施設文字, 不安立言句, 直傳佛祖心印, 稱爲敎外別傳, 意思是在如來言敎之外的別傳. →3791

【敎一】法華四一之一. 法華經所說的敎法, 是屬於一乘的敎法, 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敎法, 故名敎一. →3780

【敎典】佛敎的經典. →3786

【敎主】創立宗敎的人, 佛敎的敎主是釋迦牟尼佛. →3783

【憍陳如】五比丘之一, 也就是佛最初的弟子. →5122

【敎體】釋迦佛一代敎法的本體. 關於敎體諸師所說有點不同, 有人是以聲音爲體, 有人是以名句爲體, 有人是以眞如爲體. →3789

【敎判】敎相判釋的簡稱. 判決釋迦佛一代的敎義, 如天台的五時八敎, 法相的三時敎, 華嚴的五敎等是. →3784

【敎行】1․敎法與修行. 2․隨敎法而修行. →3792

【敎行證】敎是敎法, 行是修行, 證是證果. 依佛的敎法而修行, 依修行而證悟聖果. →3793

【敎化】敎訓勸化. →3781

【垢】煩惱的別名. →3167

【九居】九有情居的簡稱. →434

【垢結】垢與結, 都是煩惱的別名. →3168

【九結】九種的煩惱. 結就是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使衆生結縛於生死. 九結就是愛結(貪愛)․恚結(瞋恚)․慢結(驕慢)․痴結(愚痴)․疑結(疑正法)․見結(身見邊見邪見等)․取結(見取見及戒禁取戒)․慳結(慳惜財物)․嫉結(嫉妒他人). →440

【九經】三藏十二部經中的九部經, 有大小乘的分別. 見九部經條. →443

【具戒】具足戒的簡稱. →2723

【九界】十法界中除去佛界, 卽是九界, 此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437

【具戒方便】在受持具足戒之前, 應先方便的受持五戒或八戒. →2725

【具戒地】菩薩十地中之第二地名, 因第二地三聚戒具足. →2724

【俱空】我與法皆空, 爲三空之一. →3421

【九鬼】無財鬼三種, 卽炬口鬼․鍼口鬼․臭口鬼, 少財鬼三種, 卽針毛鬼․臭毛鬼․癭鬼;多財鬼三種, 卽希祠鬼․希棄鬼․大勢鬼. 合之便成九鬼. →447

【俱起】同時生起. →3422

【拘那牟尼】佛名. 見拘那含牟尼條. →2882

【拘那含牟尼】簡稱拘那含, 華譯金寂, 是過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名. →2883

【九難】見九惱條. →449

【拘盧】北拘盧洲的簡稱. 見四大洲條. →2880

【俱盧洲】佛敎分世界爲四大部洲, 在北方的叫做俱盧洲, 又叫做鬱單越, 是勝處的意思, 因爲此洲在四大洲中是最勝處, 洲形正方, 人壽千歲, 毫無夭折. →3431

【九惱】又名九難, 或九橫, 卽佛在此世間成道及在成道之後所遭遇的九種災難. 一․梵志女孫陀利謗, 五百阿羅漢亦被謗. 二․旃遮婆羅門女繫木盂作腹謗佛. 三․提婆達多推山壓佛, 傷足大指. 四․逆木剌脚. 五․毘琉璃王興兵殺諸釋子, 佛時頭痛. 六․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而食馬麥. 七․冷風動故脊痛. 八․六年苦行. 九․入婆羅門聚落, 乞食不得, 空鉢而回. →441

【九漏】九個漏泄人體中不淨物的地方, 卽人的兩眼․兩耳․兩鼻․口․大便處․小便處. →445

【瞿曇】釋尊俗家的古代族姓, 華譯爲日, 或甘蔗. →5514

【九道】九有情居. →442

【九蓮】九品蓮台, 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淨土. →450

【九類生】胎生․卵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469

【拘留孫佛】又作俱留孫佛․鳩樓孫佛․拘留秦等, 華譯爲所應斷已斷․滅累․成就美妙等, 是過去七佛中的第四尊佛名. →2884

【口輪】由佛口而說的法, 能摧破一切衆生的煩惱, 故謂之口輪. 三輪之一. →1013

【鳩摩】華譯童眞, 或童相, 是八地以上的菩薩的稱呼. →4861

【鳩摩羅什】華譯童壽, 本印度人, 但生長於龜茲, 出家後, 通大乘經論, 後秦姚興弘始三年(西元四○一年)到中國長安, 在逍遙園翻譯經典, 前後所譯經論, 凡三百八十餘卷, 在秦弘始十五年(西元四一三年)示寂於長安, 寂後火化, 舌頭不爛, 表示他所翻譯的經典, 絶對可靠無誤. →4862

【拘摩羅天】又作鳩摩羅伽天, 華譯爲童子天, 因此天主不但是初禪天的梵王, 而且其顔面猶如童子, 故名. →2885

【九無爲】九種的無爲法, 卽擇滅․非擇滅․虛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緣起支性․聖道支性. →467

【九無學】九種的無學位. 中阿含經所說的九無學是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進相․不壞相․不退相․慧解脫相․俱解脫相. 俱舍論所說的九無學是退法․思法․護法․安住法․堪達法․不動法․不退法․獨覺․佛. →466

【九門】九有情居. →435

【口密】又名語密, 卽持誦眞言時的口業, 因它不但含有妙用而且隱秘, 所以叫做口密. →1012

【九梵】指四禪天的九天, 卽無雲․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等諸天. →438

【九辯】九種菩薩所特有的辯才, 卽無差辯․無盡辯․相續辯․不斷辯․不怯弱辯․不驚怖辯․不共餘辯․無邊際辯․一切天人所愛重辯. →453

【九病】寒病․熱病․餓病․渴病․大便病․小便病․欲病․饕餮病․老病. →436

【九部經】由三藏十二部經中除去方廣․授記․無問自說, 就是小乘的九部;若除去因緣․譬喩․論議, 就是大乘的九部. →468

【口四】在十惡中屬於口所作的四種業, 卽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1011

【俱舍】華譯爲藏, 是包含攝持的意思. →3429

【俱舍宗】又名有宗, 爲八宗之一, 因此宗乃依世親菩薩所造之俱舍論而立宗, 故名. →3430

【九山八海】指以須彌山爲中心的九山八海. 在須彌山的周圍, 有遊乾陀羅等八大山, 成列迴繞, 而山與山之間, 又各有一海水, 一共就是九山八海. →472

【九想】又名九相, 卽對人的屍體作九種的觀想, 以便去除人們對幻軀的留戀, 以及覺知人身的不淨, 爲觀禪中的不淨觀. 一․新死想, 卽觀初死的人, 身硬肉冷, 面目可怖, 形狀堪哀. 二․靑瘀想, 卽觀數日未歛, 瘀紫發臭, 目不忍覩, 手不敢觸. 三․膿血想, 卽觀死屍潰爛, 肉腐成膿, 腸胃融化, 膏血欲滴. 四․絳汁想, 卽觀腐膿再化, 成爲血水, 處處流出, 臭不可聞. 五․蟲噉想, 卽觀腐屍日久, 遍體生蛆, 穿筋囓骨, 身如蜂窠. 六․筋纏想, 卽觀皮肉鑽盡, 筋骨猶存, 如繩束薪, 得以不散. 七․骨散想, 卽觀筋亦爛壞, 骨節縱橫, 零落骷髏, 不成人狀. 八․白骨想, 卽觀骨骼日久, 白如珂雪, 雨淋日曝, 暴露原野. 九․燒灰想, 卽觀白骨被焚, 成爲灰燼, 如沙如土, 還歸大地. →446

【俱生】與生俱來的, 卽先天性的. →3423

【俱生起】與俱生同義. →3425

【俱生法】簡稱俱生, 卽與生俱來之法. →3424

【俱生法執】與生俱來的法執, 這樣法執不是由於分別而起, 而是先天性的. →3428

【俱生我執】與生俱來的我執, 這種我執是先天性的, 不是後天學習來的, 後天學習來的, 叫做分別我執. →3427

【俱生惑】與生俱來之惑, 如俱生之我執, 俱生之法執, 俱生之煩惱障, 俱生之所知障等是. →3426

【九世】過去現在未來各有三世, 合稱爲九世. →458

【九世間】在十法界中除去佛界, 就是九世間, 因爲這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所以叫做世間. →459

【救世輪】諸佛是救世的聖人, 故其法輪稱爲救世輪. →3805

【救世圓通】觀世音菩薩的別名. →3806

【救世闡提】闡提是無善根不能成佛的人, 而救世闡提卻是指慈悲無限, 專做濟度衆生的大事業與不爲自身成佛著想的大菩薩, 這種人菩薩又名大悲闡提. →3807

【具壽】比丘的通稱, 因比丘不但具有世間的壽命, 而且具有法身的慧命. →2722

【九僧】在大法會中領導衆僧做佛事的九位比丘, 卽導師․咒願師․唄師․散花師․梵音師․錫杖師․引頭․堂達․衲衆. →444

【拘尸那】拘尸那拉城, 是釋尊入滅的地方. →2881

【九識】1․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菴摩羅識. 2․指菴摩羅識, 華譯爲無垢識, 或淸淨識, 卽眞如, 或眞心. →452

【垢識】爲惑所垢的心識. →3169

【九十六術】九十六種外道的學術. →471

【口業】又名語業, 卽由口而說的一切善惡言語. →1015

【口業供養】卽口說讚美佛菩薩的功德的話. →1016

【驅烏】指七歲至十三歲的小沙彌, 因這些小沙彌負責驅逐烏鳥, 不使奪僧食. →769

【驅烏沙彌】三沙彌之一, 卽驅逐烏鳥不使掠奪比丘之食物的小沙彌. →770

【九有】見九有情居條. →462

【九有情居】三界中有情樂住的地方共有九所, 叫做九有情居, 或九衆生居, 簡稱九有, 或九居, 卽欲界之人與六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中之無想天․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463

【九因一果】在十法界中, 前九界是因, 後一界是果. →470

【求寂】受十戒志求涅槃圓寂的人, 卽沙彌. →452

【口定】寂然靜黙, 不談是非. →1014

【九淨肉】九種淸淨的肉, 卽一․不見, 我眼不見牠被殺時的情景;二․不聞, 我耳不聽見牠被殺時哀叫的聲音;三․不疑, 牠之死不疑是爲我而殺者;四․自死, 鳥獸命盡自己死亡的;五․鳥殘, 鷹鷲等食其他鳥獸所剩餘之肉;六․不爲己殺, 不是我親自動手去殺害的;七․生乾, 死亡多日而自乾的;八․不期遇, 不是約定日期而是偶然遇到的;九․前已殺, 不是現在因我而死, 而是前時已被殺的. →465

【具足戒】具足圓滿之戒, 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 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是. →2726

【九種大禪】九種大乘菩薩所修的禪定, 卽自性禪․一切禪․難禪․一切門禪․善人禪․一切行禪․除煩惱禪․此世他世樂禪․淸淨淨禪. →474

【九衆】比丘․比丘尼․六法尼․沙彌․沙彌尼․出家․出家尼․優婆塞․優婆夷. →439

【九地】又名九有. 三界共有九地, 其中欲界佔一地, 其他色界和無色界各佔四地, 卽五趣雜居地․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捨念淸淨地․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 以上九地, 因皆貪著境界, 不肯離去, 所以叫做地. 又因爲是從有漏業因所得來的果報, 所以又名九有. 請參見附表. →216469460

【九地九品之惑】三界共有九地, 九地各有九品之惑, 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之惑. →461

【具知根】三無漏根之一. 見三無漏根條. →2727

【九次第定】初禪次第定․二禪次第定․三禪次第定․四禪次第定(以上是色界四禪天的根本定)․空處次第定․識處次第定․無所有處次第定․非想非非想處次第定(以上是無色界四處的根本定)․滅受想次第定. →473

【九瘡】又名九竅, 或九孔, 卽人的兩眼․兩鼻孔․兩耳․一口․兩便道, 因爲它們常流不淨的液體, 所以叫做瘡. →451

【九品】九種的品類, 卽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454

【九品覺王】指阿彌佛陀, 因阿彌陀佛是九品淨土的敎主. →457

【九品淨土】又名九品淨刹․九品安養․九品蓮台等, 卽有九品分別的淨土, 因爲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人有九品的分別, 所以所往生的淨土, 也有九品的不同. →455

【九品行業】往生極樂淨土的九種修行. →456

【九顯一密】眞言宗判十住心中之前九住心是顯敎, 後一住心是密敎, 故曰九顯一密. →475

【九華山】山名, 在中國安徽靑陽縣西南四十里, 爲中國佛敎四大名山之一, 相傳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464

【求化精進】努力上求佛果下化衆生. →453

【九橫】1․人橫死的九種原因, 卽不應飯而飯․不量食․不習食․不出食․止熟․不持戒․近惡知識․入里不時․可避不避. 2․人有九種的橫死, 卽得病無醫․王法誅戮․非人奪精氣․火焚․水溺․惡獸啖․墮崖․毒葯咒咀․飢渴所困. 3․指佛的九橫. 見九惱條. →448

【國王恩】四恩之一. 見四恩條. →3695

【國土】一切有情的住處, 有淨土和穢土的分別. →3692

【國土世間】三世間之一. 國土是衆生所依所住的境界, 旣然有能依的身, 當然就有所依的國土, 而十界之所依, 各各差別, 是名國土世間. →3694

【國土身】華嚴經所說十身之一. 毘盧舍那如來應衆生之機緣而現草木國土, 故草木國土卽舍那之身. →3693

【群迷】許多迷惑的衆生. →4726

【群生】許多的衆生. →4724

【群有】許多的有. 衆生的果報叫做有, 有有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別. →4725

【權】方便的別名, 卽暫時用之最後則廢之的敎法. →5792

【勸誡】敎人行善叫做勸, 制止爲惡叫做誡. 如來的敎法不離此二門, 經藏屬勸門, 律藏屬誡門, 諸惡莫作是誡門, 衆善奉行是勸門. →557

【權敎】方便的敎法. 華嚴天台等一乘家判法相三論之三乘敎爲權敎, 而華嚴天台自己的一乘敎爲實敎. 又以天台所立的四敎來說, 藏通別等三敎是權敎, 圓敎是實敎. →5795

【勸門】勸誡二門之一. 見勸誡條. →556

【權門】方便門. →5794

【權乘菩薩】指藏通別三敎的菩薩, 因他們的功行尙淺, 實在還沒有達到眞實菩薩的地位. →5802

【權實】適宜於一時的敎法叫做權, 究竟而不變的敎法叫做實. →5798

【權實不二門】十不二門之一. →5801

【權實二敎】權敎和實敎. 見權實條. →5800

【權實二智】權智和實智. 見二智條. →5799

【權智】相機說法的方便智, 是二智之一. →5796

【權智實智之一心三觀】如來所證的一心三觀, 是實智的一心三觀, 而如來所說的一心三觀, 卻是權智的一心三觀. →5797

【權化】佛菩薩以神通力方便示現種種的身體或是種種的事物. →5793

【軌持】卽法的意義. 軌者軌範, 使人生起領解心, 持者維持, 維持其體而不混亂其他的個體. →3343

【鬼】六道衆生之一, 有種種的分別, 福報差的叫無財鬼, 時常沒有得吃, 所以也叫餓鬼;有些雖有飮食, 但是不夠, 叫少財鬼;有些福報大, 常得飮食, 叫多財鬼. →3646

【鬼界】鬼類的世界, 爲十界之一. →3647

【歸戒】三歸戒, 卽歸依佛法僧三寶的戒法. →5530

【鬼道】六道之一, 又名鬼趣, 卽夜叉羅刹餓鬼等的境土. →3648

【歸命】梵語南無, 華譯爲歸命, 卽把身命奉獻給佛敎. →5531

【鬼神】1․鬼是六道衆生之一, 神是天龍八部的通稱. 2․有威的叫做鬼, 有能的叫做神. →3650

【鬼神食時】鬼神的食時, 卽昏夜, 爲四食時之一. →3651

【歸元】又名歸眞․歸寂․歸化․歸本等, 是圓寂的意思. →5529

【歸依】歸投依靠的意思. →5532

【皈依】皈向․依靠․救度之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叫做皈依三寶, 也叫做三皈依. →3117

【歸依法】歸投依靠敎義而求得眞理的意思. →5534

【歸依佛】歸投依靠佛陀的指示而追求眞理的意思. →5533

【歸依僧】歸投依靠僧伽的引導而正信佛敎的意思. →5535

【鬼趣】又名鬼道, 卽鬼神所趣向的境土. →3649

【叫喚】又名啼哭號叫, 爲八熱地獄之第四, 因在那裡受苦的衆生, 不能忍受其處種種激烈的痛苦, 於是發爲號泣叫喚, 故名. →2338

【叫喚】八熱地獄中之第四獄名, 在此地獄中受苦的衆生, 因不能忍受地獄中激烈的痛苦, 無不啼哭叫喚, 故名叫喚. →1566

【叫喚地獄】見叫喚條. →2339

【極覺】妙覺. →4625

【剋果】得果. →3460

【極果】至極的果位, 卽佛果. →4626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土名, 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 故名. →4627

【極難勝地】簡稱難勝地, 是菩薩十地中之第五地名. →4629

【極熱地獄】八大地獄之第七. →4628

【剋證】必能證果的意思. →3461

【根】1․能生的意思. 2․增上的意思. →3475

【勤】精進的意思. →4540

【根境識】又叫做根塵識, 卽六根六境六識, 合之爲十八界. →3491

【根力】五根與五力. →3479

【根力覺道】五根與五力, 七覺支與八正道. →3481

【根力覺分】與根力覺道同. →3480

【根門】眼等六根是漏出種種煩惱和入種種妄塵的門戶. →3476

【根本無明】無始無明的別名. 見無始無明條. →3489

【根本煩惱】卽貪․瞋․痴․慢․疑․惡見等六大煩惱. →3488

【根本法輪】三論宗所立三法輪之一, 指佛初成道華嚴經之說法. →3490

【根本識】阿賴耶識. →3487

【根本印】諸佛各有其根本之印與明. →3484

【根本智】又名如理智․無分別智․正智․眞智等, 卽符合眞理無分別之眞智, 因它乃生一切法樂, 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 所以叫做根本智. →3486

【根本惑】與根本煩惱同. 見根本煩惱條. →3485

【近事】親近奉事三寶之義. 梵語優婆塞卽近事男, 優婆夷卽近事女. →2995

【近事男】梵語叫做優婆塞, 卽在家親近奉事三寶的男子的通稱. →2996

【近事女】梵語叫做優婆夷, 卽在家親近奉事三寶的女子的通稱. →2997

【近事律儀】指優婆塞和優婆夷所應受持的五戒. →2998

【根性】根爲能生之義, 人性具有生善業或惡業之力, 故稱爲根性. →3478

【勤息】梵語沙門, 華譯勤息, 卽勤修衆善和止息諸惡之義. →4542

【根身】六根組合而成之身.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 →3482

【根身器界】根身卽六根身體, 爲衆生的正報;器界又名器世間, 卽國土器物等, 爲衆生的依報. →3483

【近緣】三緣之一. →2992

【近圓】具足戒的別名. →2991

【近住】受持八關齋戒或是住在寺院裡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 男的叫做近住男, 女的叫做近住女. →2993

【近住律儀】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2994

【根塵】六根與六塵.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 →3477

【勤策】卽沙彌, 因沙彌懷著要做比丘的希望, 於是辛勤策勵自己. →4543

【勤行】勤行善法, 亦卽六波羅蜜中的精進波羅蜜. →4541

【金剛】金剛石, 其性堅利, 堅故不爲他物所壞, 利故能損壞他物, 故佛經常以之比喩堅利. →3007

【金剛界】開顯大日如來智德的部門. 如來的智慧, 能破諸惑障, 而證實相之理, 堅固銳利, 有如金剛, 故稱爲金剛界. →3014

【金剛界五部】金剛界爲始覺上轉之法門, 轉在迷之九識, 成五種之果智, 故分類爲五部. 一․蓮華部, 衆生心中有本有淨菩提心淸淨之理, 在六道生死之泥中, 不染不垢, 猶如蓮華由泥中出生, 不染不垢, 故名蓮華部;二․金剛部, 衆生自心之理所, 又有本有之智, 在生死之泥中, 經無數劫, 不朽不坯, 能破煩惱, 如金剛之久埋泥中, 不朽不坯, 故名金剛部;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顯, 入果位則理智顯現, 覺道圓滿, 故名佛部;四․寶部, 佛之萬德圓滿中, 福德無邊, 故名寶部;五․羯磨部, 羯磨華譯作業, 佛爲衆生而垂愍, 成辦一切之事業, 名羯磨部. →3015

【金剛輪】1․金剛的法輪, 指密敎. 2․五輪之一, 卽金輪. →3016

【金剛滅定】與金剛三昧同義. →3030

【金剛山】1․環繞世界的鐵圍山. 2․須彌山. →3009

【金剛薩埵】菩薩名, 因執持金剛杵, 故又名金剛手菩薩, 密宗以大日如來爲初祖, 此金剛薩埵爲第二祖. →3031

【金剛三昧】又名金剛定. 見金剛定條. →3028

【金剛手】手執金剛杖或金剛杵的菩薩. →3013

【金剛乘】眞言敎的別名. →3021

【金剛身】(喩)佛身堅固, 好像金剛不可壞. →3011

【金剛神】執金剛神的簡稱, 又名金剛手, 或金剛力士等, 卽手執金剛杵以保護佛法的神祇. →3019

【金剛心】菩薩的大心, 因菩薩的大心堅固不能壞好像金剛. →3025

【金剛心菩薩】大乘五十二個階位中, 第五十一位的菩薩, 叫做等覺, 意思是此覺已經與佛差不多相等了, 此時若回顧第十法雲地, 已經可以叫做佛, 若瞻望佛地, 則還差一點, 所以只叫做金剛心菩薩, 或無垢地菩薩. →3026

【金剛語言】不出聲的黙誦經文. →3027

【金剛杵】兵器的名稱, 就是現在寺院裡韋駄菩薩手裡所拿的東西. →3010

【金剛頂】金剛界諸經諸會的通名. →3012

【金剛定】又名金剛三昧, 卽菩薩於最後位時, 斷除最後一切最細微之煩惱而得的禪定. →3008

【金剛座】佛成等正覺時的座位, 在摩羯陀國菩提伽耶菩提樹下. →3018

【金剛衆】手執金剛杵的神祇衆類, 亦卽金剛神的眷屬. →3020

【金剛智】1․(喩)好像金剛一般堅固的智慧, 亦卽佛的智慧. 2․人名, 爲南印度光明國人, 幼年出家, 後受具戒, 於中印那爛陀寺, 廣學大小乘, 三藏兼通, 三十一歲, 禮龍智爲師, 經七年, 於密法無所不通, 嘗於作法中, 感見觀自在菩薩現身, 證明其學成就, 令往東土弘密乘, 乃航海來華傳法. →3024

【金剛刹】寺的別名. →3017

【金剛體】好像金剛一般堅固的身體, 卽佛的身體. →3023

【金剛慧】通達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諸相的智慧. →3022

【金剛後心】菩薩於最後位, 斷最極微細煩惱之定, 智用堅利, 譬如金剛, 叫做金剛定. 有入住出三心, 入時尙居衆生位, 出時則成佛, 當住位完滿, 將屆出定時, 名金剛後心. →3029

【金界】金剛界的簡稱. →3001

【禁戒】禁非戒惡. 佛所制的禁戒有五戒八戒沙彌戒和具足戒等的分別. →705

【金骨】佛舍利. →3005

【金光明懺法】又名吉祥懺法, 天台大師依金光明經而創之, 宋遵式完成之, 撰金光明懺法補助儀一卷. →3033

【金口】1․如來的身相是黃金色, 故其口叫做金口. 2․如來的口舌如金剛一般堅固不壞, 故名金口. →3000

【金蓮】金剛部與蓮花部, 亦卽胎藏界三部中的二部. →3006

【金流】尼連河的別名. →3003

【金山】1․(喩)佛的身體. 法華經說 : 「身色如金山, 端嚴甚微妙」2․指須彌山周圍的七重金山. →2999

【金色頭陀】摩訶迦葉的別名, 因他的身體呈現出金色而且有光, 在釋尊諸弟子中, 以修頭陀第一著稱, 故被稱爲金色頭陀或飮光. →3032

【金胎】金剛界與胎藏界. 金剛界者, 表金剛不壞之義, 以明智慧堅固不壞, 能摧破煩惱, 猶如金剛. 胎藏界者, 表如胎藏子之義, 以明理體廣大, 能攝萬德, 猶如胎藏. 以上金胎兩部是標幟大日如來理智二德的一對大法門, 配之於事理因果, 則金剛界是事是果, 胎藏界是理是因. →3002

【金華】金波羅華的簡稱, 卽是金色的蓮花. →3004

【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買祇陀太子的園林給佛講經說法, 故其園名爲給孤獨園. →4446

【給孤獨長者】中印度憍薩羅國的丞相, 性情慈善, 喜歡布施孤獨的人, 所以獲得給孤獨之名. →4447

【恆沙】1․恆河沙的簡稱. 見恆河沙條. 2․天台宗所立三惑中之塵沙惑也叫做恆沙. →3210

【恆沙定】多如恆河沙數的禪定, 爲地藏菩薩每日晨朝所入觀察衆機的禪定. →3211

【恆河】恆伽河的簡稱, 恆河又名殑伽河, 是印度三大河流之一. →3212

【恆河沙】恆河是印度大河, 兩岸多細沙, 佛說法時, 每以恆河之細沙喩最多之數. →3213

【機】1․根機. 2․機緣. →5262

【器界】器物世界, 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總稱. 與器世間同義. →5243

【機敎】衆生的根機和佛的敎法. →5265

【機根】機緣和根性. →5264

【饑饉災】中劫末期所發生的小三災之一. 小三災是刀兵․疾疫․飢饉. →5763

【技樂】見妓樂條. →2537

【妓樂】又作伎樂, 或技樂, 卽是音樂. →2536

【伎樂】音樂. →2193

【起單】僧人犯了規, 職事命令他拿去衣單, 離開寺廟. →635

【記莂】與記別同. →630

【記別】又作記莂, 卽佛預記弟子成佛的事. →629

【機性】人的機根性質. →5263

【器世間】指一切衆生依之而住的國土世界, 因國土世界好像器物, 能容納衆生居住. →5244

【器世界】與器世間同義. →5245

【祇樹】祇陀太子的樹林. →3298

【祇樹給孤獨園】祇陀太子的樹林, 給孤獨長者的園地, 此園在古印度舍衛國, 佛陀常在那裡講經說法. →3299

【己身彌陀唯心淨土】謂萬法唯一心, 故心外無佛, 亦無淨土, 彌陀卽己身中之彌陀, 淨土卽我心內之淨土. 這是一個由諸法唯心萬法一如之理性而談的法門. 觀無量壽經說 :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 入一切衆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 是心卽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天台觀經疏也說 : 「諸佛法身, 與己同體, 現觀佛時, 心中現者名心是佛.」→1041

【饑餓地獄】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5764

【綺語】說無禮義不正經的話, 是十惡之一. →5040

【起業相】六麤相之一, 卽依惑而造作種種的業. →636

【機緣】1․根機和因緣. 2․從前結過的緣, 現在到了熟的時候, 也就是機會到了. →5266

【祇園】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 →3295

【祇洹精舍】祇園精舍. →3297

【祇園精舍】祇陀園林須達精舍的簡稱, 是佛敎史上的第二座佛寺, 在舍衛城, 乃須達多長者建築以供佛說法的道場. →3296

【忌月】指正月․五月․九月等三個月. 見三長齋月條. →2384

【忌日】又名諱日, 卽人死亡的日子. 因追懷其人, 而忌作逸樂之事, 故名忌日. →2383

【己證】又叫做自證, 卽自己證悟的意思. →1040

【譏嫌】被人家說壤話. →5594

【譏嫌戒】息世譏嫌戒的簡稱, 亦卽停止做讓人家說壞話的事的戒律. →5595

【吉祥坐】坐相之一, 卽先以左足置於右腿上, 再以右足置於左腿上的一種坐法. →196

【吉祥懺法】金光明懺法的別名, 因金光明懺法是以吉祥天爲道場之主. →197

【吉祥天】吉祥天女. →195

【那伽】華譯爲龍․象․無罪․不來等, 稱呼佛或阿羅漢作摩訶那伽, 以喩他們都具有大力以及不再來受生死. →2519

【那落迦】地獄名, 華譯爲惡者, 卽造惡的人所投生的地方. →2522

【喇嘛】蒙古靑海西藏等處叫和尙爲喇嘛. →4108

【喇嘛敎】佛敎的一派, 唐時自印度傳入西藏, 至今有新舊兩派, 新敎著黃衣, 稱爲黃敎, 舊敎著紅衣, 稱爲紅敎. →4109

【那律】阿那律的簡稱, 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2518

【那由他】數目字, 相等於今天的億數. →2521

【羅刹】惡鬼的總名, 男的叫羅刹娑, 女的叫羅刹私, 或飛空, 或地行, 喜歡食人的血肉. →5570

【羅刹國】食人惡鬼的住處, 在大海之中. →5571

【羅刹鬼】三十六鬼之一. →5572

【那吒】毘沙門天王的太子, 亦卽三面八臂的大力鬼王. →2520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 見阿羅漢條. →5573

【那含】阿那含的簡稱, 爲小乘的第三果名, 華譯爲不還, 卽不再還來欲界的意思. →2517

【羅睺羅】佛的兒子, 也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以密行第一著稱. 他雖然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但後來在法華會上回小向大. →5574

【樂】遇好緣好境而心情愉快. →5145

【酪】一種精製的牛乳. 涅槃經說 : 「聲聞如乳, 緣覺如酪.」→838

【酪經】指一切的小乘經. →840

【樂果】至樂之果, 卽涅槃. →5148

【酪味】天台宗以酪譬喩第二時的小乘敎, 爲五味之一. →839

【樂邦】安樂的邦土, 通常是指西方極樂世界. →5147

【樂變化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名. →5153

【樂說】四無礙之一. →5150

【樂說無礙】見無礙解條. →5151

【樂說無礙智】見四無礙智條. →5152

【樂受】三受之一. →5149

【樂神】卽乾闥婆, 爲八部衆之一. →5146

【難度】衆生剛强, 很難濟度. →5651

【煖法】行者修至此位, 工夫已漸得力, 如鑽木取火, 雖未得火, 已有煖氣上升, 快要發火了. →4671

【難伏地】佛地的別名, 因無任何力量足以降伏佛. →5652

【卵生】四生之一. 見四生條. →330

【亂善】亂心所做的善事. →4533

【難勝地】菩薩十地之第五. 見菩薩十地條. →5655

【亂心】散亂的心. →4532

【蘭若】阿蘭若的簡稱, 是僧人所住的地方. →5743

【難易二道】難行道和易行道. 見二道條. →5656

【煖位】指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已, 進而專修四諦觀之位, 爲四善根之一. →4670

【難陀】1․比丘名, 華譯爲善歡喜, 又名牧牛難陀, 因問佛放牛十一事, 知佛具一切智, 後來跟佛出家, 獲證阿羅漢果. 2․孫陀羅難陀的簡稱, 是佛的堂弟, 家有艶妻, 因沉溺於其妻的美色, 不樂出家, 後來爲佛方便度化, 結果證得阿羅漢果. →5650

【難行】艱難修行的方法. →5653

【難行道】二道之一. 見二道條. →5654

【南能北秀】南宗的慧能和北宗的神秀. →3127

【南無】華譯歸命․敬禮․歸依․救我․度我等義, 是衆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順的話. →3118

【南無喝囉怛那哆羅夜耶】南無是歸命, 喝囉怛那是寶, 哆囉夜耶是三, 卽歸命三寶. →3121

【南無佛】歸命於佛. →3119

【南無阿彌陀佛】歸命於阿彌陀佛. →3120

【南山】南山道宣, 是四分律宗的祖師, 他住在終南山的紵麻蘭若, 故號爲南山大師. 見道宣條. →3122

【南山三觀】性空觀․相空觀․唯識觀. 見三觀條. →3124

【南山三敎】性空敎․相空敎․唯識圓敎. →3123

【南贍部洲】又名南閻浮提, 閻浮卽贍部樹, 此洲有此樹故名, 我們所住的世界, 就是在這個洲. →3129

【南閻浮提】與南洲同. →3128

【南宗】達摩到中國來傳禪, 到五祖弘忍的時候, 有慧能神秀二位弟子, 慧能在江南布化, 叫做南宗, 神秀在北方布化, 叫做北宗. →3125

【南洲】在須彌山南方鹹海上的大洲, 卽閻浮提, 亦卽吾人所住的世界. →3126

【衲】比丘的糞掃衣, 亦卽頭陀比丘的法衣. →3339

【納戒】受戒. →3611

【納具】受具足戒. →3612

【納衣】又名糞掃衣, 卽拾取人家棄之不用與糞掃一樣的賤物來縫納而成的法衣, 爲十二頭陀行之一. →3610

【衲子】又叫做衲僧, 是禪僧的別稱, 因禪僧多穿一衲衣而遊方各處. →3340

【內界】1․衆生的身心, 分內外二界, 身體是外界, 心意是內界. 2․六界中, 地水火風空五界叫做外界, 第六之識界叫做內界. →1343

【來果】來世的果報. →2687

【內明】五明之一, 卽明白佛所說的五乘因果妙理. 佛法主張萬法唯心, 心屬於內, 故叫內明, 亦名內學. →1342

【內凡】指將要進入聖位的人. 小乘以煖․頂․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位爲內凡, 大乘則以十住以上之三賢位爲內凡. →1339

【內秘】內秘菩薩行外現羅漢相, 如羅睺羅是. →1344

【內宿食】與比丘同在一處和經過一宿的食物, 爲不淨食之一, 比丘不得取食. →1352

【內我】執著身體之內有一個我. →1340

【內緣】眼耳鼻舌身等五識緣色聲香味觸等外境爲外緣, 意識於心內分別諸法爲內緣. →1348

【來迎】佛菩薩從極樂世界前來迎接念佛的人. →2686

【內外兼明】五明中之前四明爲外明, 第五明爲內明, 五明兼備, 謂之兼明. →1354

【內外道】內道與外道. 內道卽佛學, 外道卽外學. →1353

【內外不二門】十不二門之一. →1355

【內煮】在比丘房內所煮的食物, 爲不淨食之一, 比丘不得取食. →1346

【內典】佛敎的經典. →1341

【內衆】僧衆. →1345

【內證】內心所證悟的眞理. →1351

【內塵】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分爲內外二種, 眼耳鼻舌身等五識所緣之色聲香味觸爲外塵, 意識所緣之法爲內塵. →1347

【內學】又名內明, 卽佛學. →1349

【內薰】衆生心中, 皆有本覺之眞如, 此本覺之眞如薰習無明, 使妄心厭惡生死的痛苦, 而祈求涅槃之快樂, 此情形謂之內薰. 至於佛菩薩的一切敎法, 以及行者自身的修行, 都叫做外薰. →1350

【女居士】居家學佛的女人. →1019

【女六欲】女人的六種欲望, 卽色欲․形貌欲․威儀欲․姿態欲․言語欲․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 →1020

【女僧】比丘尼. →1018

【女天】女性的天人. 欲界天中有女天, 色界以上則無. →1017

【年戒】受持具足戒之後的年數. →2031

【年滿受具】年滿二十歲之後才能受持比丘的具足戒. →2032

【念】1․思念. 2․諷誦. →2818

【念戒】六念之一. →2822

【念根】五根之一. →2828

【念念】連續不斷的意念. →2840

【念念無常】二無常之一. 見二無常條. →2841

【念力】五力之一. →2819

【念無滅】十八不共法之一. →2843

【念無失】十八不共法之一. →2842

【念法】六念之一. →2824

【念佛】有三種, 卽稱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 稱名念佛是口中稱念佛的名號;觀想念佛是在靜坐之中觀念佛的相好功德;實相念佛是觀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的道理. →2832

【念佛觀】五停心觀之一. 見五停心觀條. →2834

【念佛三昧】念佛時念到一心不亂的境界. →2835

【念佛往生】一心一意的念佛, 於命終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2838

【念佛往生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 見四十八願條. →2839

【念佛宗】淨土宗的別名. →2833

【念佛迴向】1․念佛的人, 將所修的功德迴向於淨土, 或是迴向給亡者. 2․念佛之後所唱的迴向文. →2837

【念佛回向】念佛完畢之後所唱的回向文, 就是觀無量壽經所記載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衆生攝取不捨.」的十六個字. →2836

【念死】八念之一. →2821

【念誦】意念口誦佛的洪名或是經咒. →2830

【念僧】六念之一. →2831

【念施】六念之一. →2826

【念定】正念與正定. →2823

【念珠】念佛時所使用的記數珠. →2827

【念持】憶念和受持. →2825

【念處】所觀念之處, 亦卽以智慧去觀察的境界. →2829

【念天】六念之一. →2820

【拈花示衆】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說, 梵王至靈山, 以金色波羅花獻佛, 請佛說法, 世尊拈花示衆, 並不說法, 一時百萬人天, 皆不解其意, 獨迦葉尊者, 破顔微笑, 佛因傳以涅槃妙心, 爲禪宗的起源. →3115

【路迦祇夜】華譯重頌, 是十二分敎之一. →4779

【路迦那他】華譯爲世尊, 是佛的別號. →4780

【老苦】四苦之一. 見四苦條. →2121

【露地坐】在露地上坐禪, 是十二頭陀行之一. →721

【老婆】親切叮嚀之義. →2122

【老婆禪】親切叮嚀之禪. →2123

【鹿車】三車之一. 見三車條. →4054

【鹿野苑】地名, 在中印度的波羅奈國, 是佛最初說四諦法度五比丘的地方. →4057

【鹿苑】鹿野苑的簡稱. →4055

【鹿苑時】天台宗所立五時之一. 佛在菩提樹下說華嚴經之後, 便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對五比丘說阿含經, 這是小乘三藏敎之始, 也是世人所說的鹿苑時. →4056

【論】佛自己議論問答以辨別道理, 或是佛弟子議論佛的說話或法相, 只要與佛法相應的, 都叫做論, 爲三藏之一. →5210

【論部】三藏中的論藏. →5211

【論藏】三藏之一. 見三藏條. →5212

【膿爛想】九想之一. 見九想條. →5487

【膿血地獄】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5488

【漏】煩惱的別名, 含有漏泄和漏落二義. 貪瞋等煩惱, 日夜由六根門頭漏泄流注而不止, 所以叫做漏, 又煩惱能使人漏落於三惡道之中, 所以也叫做漏. 一切有煩惱之法就叫做有漏法, 無煩惱之法就叫做無漏法. →4975

【漏戒】漏失戒律, 卽破戒. →4976

【漏縛】漏與縳. 漏是漏失的意思, 縛是繫縛的意思, 兩者都是煩惱的別名. →4979

【漏業】有漏的業因. →4977

【漏盡】斷盡一切的煩惱. →4980

【漏盡力】十力之一. 見十力條. →4981

【漏盡明】漏盡智證明的簡稱. 見三明條. →4982

【漏盡無所畏】四無所畏之一, 卽在大衆之中明言我已經斷盡一切煩惱而無所怖畏. →4990

【漏盡無畏】與漏盡無所畏同. →4989

【漏盡比丘】斷盡一切煩惱的比丘, 卽阿羅漢. →4987

【漏盡阿羅漢】斷盡一切煩惱的阿羅漢. →4991

【漏盡意解】斷盡一切煩惱之後心意獲得解脫, 這是小乘阿羅漢所證得之果. →4988

【漏盡智】斷盡一切煩惱之阿羅漢的智. →4984

【漏盡智證明】三明之一. 見三明條. →4985

【漏盡智證通】六通之一. 見六通條. →4986

【漏盡通】漏盡智證通的簡稱. 見六通條. →4983

【漏質】有漏的體質, 卽有煩惱垢染的身體. →4978

【能所】自動之法叫做能, 被動之法叫做所. 譬如六根對六塵, 六根是能緣, 六塵爲所緣. →3398

【尼戒】比丘尼所受持的戒律. 本來只有三百四十一戒, 後來南山律師加上七滅諍, 便成爲三百四十八戒, 普通都說尼戒爲五百, 那是指大數而言, 實際上只有三百四十八. →1749

【泥洹】卽涅槃, 又名滅度, 是滅盡煩惱和度脫生死的意思. →2752

 

佛學常見詞彙 (ㄱ~ㄴ).hwp
0.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