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학술자료 ♣>/경전자료

《達磨觀心論》

화엄행 2019. 12. 14. 23:30

 

 

 

 

 

 

?《達磨觀心論》?

 

❣ 觀心

唯觀心一法 摠攝諸行, 名爲省要. 心者 萬法之根本也. 一切諸法 唯心所生.

若能了心 萬行俱備.

 

❣ 云何觀心 稱之爲了.

菩薩摩訶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了四大五蘊 本空無我, 了見自心起用 有二種差別, 云何爲二. 一者 淨心, 二者 染心.

其淨心者 卽是無漏眞如之心. 其染心者 卽是有漏無明之心.

此二種心 自然本來俱有. 雖假緣和合 互不相生.

淨心 恒樂善因. 染心 常思惡業.

若眞如自覺 覺不受所染 則稱之爲聖, 遂能遠離諸苦 證涅槃樂.

若隨染造惡 受其纏覆 則名之爲凡, 於是 沈淪三界 受種種苦.

何以故. 由彼染心 障眞如體故.

 

❣ 眞心 因妄不現

十地經 云, 衆生身中 有金剛佛性, 猶如日輪 體明圓滿 廣大無邊,

只爲五陰黑雲所覆 猶如甁內燈光 不能顯現.

涅槃經 云, 一切衆生 皆有佛性, 無明覆故 不得解脫.

 

❣ 善法 以覺爲根者

佛性者 覺也. 但能自覺 覺智明了, 離其所覆 則名解脫. 故知 一切諸善 以覺爲根.

因其覺根 遂能顯現 諸功德樹, 涅槃之果 由此而成. 如是觀心 可名爲了.

 

❣ 惡法 以三毒爲根

無明之心 一切諸惡 以何爲根.

無明之心 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欲 恒沙衆惡 無量無變, 皆因三毒 以爲根本.

其三毒者 卽貪嗔癡也.

此三毒心 自然本來 具有一切諸惡, 猶如大樹 根雖是一, 所生枝葉 其數無邊.

彼三毒根 一一根中 生諸惡業 百千萬億倍, 過於前 不可爲喩.

 

❣ 正明六賊

如是三毒 於一本體 自爲三毒. 若應現六根 亦名六賊. 六賊者 卽六識也.

由此六識 出入諸根 貪着萬境, 然成惡業 障眞如體故, 故名六賊.

一切衆生 由此三毒 及以六賊, 惑亂身心 沈淪生死 輪廻六趣,

猶如江河 因小泉源 沿流不絶 乃能彌漫 波濤萬里.

 

❣ 斷三毒根

若復有人 斷其根源 則衆流皆息.

求解脫者 能轉三毒 爲三聚淨戒, 能轉六賊 爲六波羅蜜, 自然永離一切諸故.

 

❣ 了出三界

三界業報 唯心所生, 若能了心 於三界中 則出三界.

其三界者 則三毒也. 貪爲欲界 嗔爲色界 癡爲無色界.

由此三毒心 結集諸惡 業報成就 輪廻六趣故 名爲三界.

三毒造業輕重 受報不同 分歸六處 故名六趣.

 

❣ 迷現六趣 ; 三輕趣, 三重趣

若有衆生 不了正因 迷心修善, 未免三界 生三輕趣.

迷修十善 妄求快樂, 未免貪界 生於天趣,

迷持五戒 妄起愛憎, 未免嗔界 生於人趣,

迷執有爲 信邪求福, 未免癡界 生於修羅趣.

如是三流 名爲三輕趣.

 

云何三重. 所謂縱三毒心 唯造惡業 墮三重趣.

若貪業重者 墮餓鬼趣, 嗔業重者 墮地獄趣, 癡業重者 墮畜生趣.

 

故知惡業 由自心生, 但能攝心 離諸邪惡,

三界六趣 輪廻之苦 自然消滅 能盡諸苦, 則名解脫.

 

❣ 阿僧祇者 卽三毒心也.

此心中恒沙惡念 一一念中 皆有一劫.

眞如之性 旣彼三毒之所覆, 若不超 彼恒河沙惡之念, 云何名解脫.

今者 能除貪嗔癡等三毒心, 是則名爲度得三大阿僧祗劫.

 

❣三聚淨戒 ; 계율의 근본 취지를 세 가지로 묶은 것.

1. 攝善法戒 ; 착한 법은 모두 행하라.

2. 攝衆生戒 ; 모든 중생을 이롭게 하라.

3. 攝律儀戒 ; 계법을 잘 지키라.

 

菩薩摩訶薩 於過去因中 修菩薩行時 爲對三毒 發三誓願 持三聚淨戒.

常修戒 對貪毒 誓斷一切惡故.

常修定 對嗔毒 誓修一切善故.

常修慧 對癡毒 誓度一切衆生故.

 

由持如是 戒定慧等三種淨法故 超彼三毒惡業 成佛道也.

以能除三毒 卽諸惡 消滅故 名之爲斷.

以能持三聚淨戒 卽諸善 具足故 名之爲修.

以能斷惡修善 名之爲度. 故知所修戒行 不離於心.

 

☆ 六波羅蜜者 卽淨六根. 胡名 波羅蜜, 漢言 達彼岸.

以六根淸淨 不染世塵 卽是出煩惱 便至彼岸也. 故名六波羅蜜.

 

❣ <心淨卽佛土淨>

若自心淨 一切衆生 皆心淸淨.

故經云 心垢卽衆生垢 心淨卽衆生淨. 又云 欲淨佛土 先淨其心 修其心淨 卽佛土淨.

若能制得三種毒心 三聚淨戒 自能成就.

 

❣ 明法乳

佛所說食乳者 非是世間不淨之乳, 乃是眞如淸淨法乳.

 

☆ 三斗六升乳糜 ; 서말 여섯되의 우유죽

三斗者 卽三聚淨戒, 六升者 卽六波羅蜜

 

☆ 牛 ; 毘盧遮那佛

於淸淨法體中 流出如時三聚淨戒六波羅蜜妙法乳, 乳養一切求解脫者.

 

❣ 言伽藍者 梵音, 此言 淸淨處也.

若永除三毒 常淨六根 身心湛然 內外淸淨 是則修伽藍也.

 

❣ 燒香者 無爲正法之香.

薰諸臭穢 斷無明惡業 悉令所滅.

 

☆ 正法香 ; 五分香 ; 最上香

1. 戒香 ; 能斷諸惡 能修諸善

2. 定香 ; 深信大乘 心無退轉

3. 慧香 ; 常於身心 內外觀察

4. 解脫香 ; 能斷一切無明結縛

5. 解脫知見香 ; 覺察常明 通達無碍

 

今時衆生 愚癡鈍根 不解如來眞實義,

唯將外火 燒於世間沈檀薰陸質碍之香 希望福報, 云何可得.

 

❣ 散火 ; 演說正法諸功德花 饒益有情, 散治一切眞如之性 布施莊嚴,

此功德花 佛所稱歎. 究竟常住 無凋落期.

 

❣ 長明燈

; 正覺心也. 覺知明了 喩之爲燈.

是故 一切求解脫者 常以身爲燈臺, 信爲燈炷, 增諸戒行 以爲添油, 智慧明達 喩如燈光.

常燃如是覺燈 炤破一切無明癡暗.

能以此法 轉明開悟 卽是一燈 然百千燈 以燈續明 終無盡故, 號長明.

佛放眉間一毫之光 尙照十萬八千世界, 若身光盡現 則普照十方.

豈假如是世俗之燈 以爲利益.

 

❣ 六時行道 ☆ 遶塔 [탑돌이]

; 六根之中 於一切時 常行佛道, 佛者覺也.

卽時修諸覺行 調伏六根, 六情淸淨 長時不捨 名爲六時行道.

 

塔者 身心也. 常令覺慧 巡遶身心, 念念不停 名爲遶塔.

 

❣ 齋戒

持齋者 當須會意 不達其理 徒施虛功.

齋者齊也. 所謂勤治身心 不令散亂.

持者護也. 所謂於諸戒行 如法護持, 必須禁六情制三毒, 勤修覺察淸淨身心.

了如是義者 可名爲齋.

 

❣五淨食 [ 齋食 ] ; 持齋者 食有五種.

1. 法喜食 ; 依如來正法 歡喜奉行.

2. 禪悅食 ; 內外澄寂 身心悅樂.

3. 念食 ; 常念諸佛 心口相應.

4. 願食 ; 行住坐臥 常行善願.

5. 解脫食 ; 心常淸淨 不染世塵.

 

❣ 斷食 ; 斷無明惡業之食.

若輒觸者 名爲破齋. 齋若有破 云何獲福.

世有迷愚 不悟斯理 身心放逸 造諸惡業, 貪恣欲情 不生慙愧, 唯斷外食 自爲持齋.

何異癡兒 見爛壞死屍 稱言有命 必無是處.

 

❣ 禮拜 ; 常如法也.

必須理體內明 事相外變, 理不可捨 事有行藏. 會如是義 乃名爲法.

夫禮者 敬也, 拜者 伏也. 所謂恭敬眞性 屈伏無明, 名爲禮拜.

以恭敬故 不爲毁傷, 以屈伏故 無令縱逸. 若能惡情永滅 善念常存, 雖不現相 常爲禮拜.

其相者 則身相也. 欲爲令諸世俗 表謙下心, 故須屈伏外身 現恭敬相.

用之則現 捨之則藏, 擧外明內 性相應也.

 

❣ 洗浴

溫室經 設洗浴衆僧 得福無量.

洗浴衆僧者 非說世間有爲事也. 世尊 當爾爲諸弟子 說溫室經 欲令受持洗浴之法.

是故 假諸世事 譬喩眞宗, 隱說七事供養功德.

☆ 七事 ; 1. 淨水, 2. 燃火(연화 ; 타는 불, 물을 덥히는 용도),

3. 澡豆(조두 ; 녹두 팥 등을 갈아서 만든 비누)

4. 楊枝(; 버들가지 ; 칫솔역할), 5. 淨灰(정회 ; 깨끗한 재 ; 풍병방지 마사지용),

6. 酥膏(소고 ; 기름, 일종의 화장기름), 7. 內衣

 

擧此七事 喩於七法. 一切衆生 用此七法 沐浴莊嚴, 能除三毒無明垢穢.

 

☆ 七法

1. 法戒 ; 洗溫愆非, 猶如淨水 去除塵垢.

2. 智慧 ; 觀察內外, 猶如燃火 能溫淨水.

3. 分別 ; 揀其諸惡, 猶如澡豆 能淨垢腻.

4. 眞實 ; 斷諸妄語, 猶如楊枝 能消口氣.

5. 正信 ; 決意無慮, 猶如淨灰 摩身 能辟諸風.

6. 調息柔軟 ; 伏諸剛强, 猶如酥膏 通潤皮膚.

7. 慚愧 ; 悔諸惡業, 猶如內衣 遮蔽醜形.

 

以上七事 並(竝)是經中 秘密之藏, 如來當爾爲諸大乘利根者說.

非爲小僧智淺下劣者凡夫 所說以. 今人 無能悟解.

 

☆ 溫室 ; 身也. 所以然智慧火 溫淨戒湯.

沐浴身中眞如佛性 受持七法 以自莊嚴.

當爾比丘 聰明利智, 皆悟聖意 如說修行, 功德成就 俱登聖果.

今時衆生 愚癡鈍根 莫測斯事, 將世間水 洗質碍身 自言依敎, 豈非誤也.

 

且眞如佛性 非是凡形, 煩惱塵垢 本來無相.

豈可將有碍水 洗無明身. 事不相應 云何悟道.

若言碍身 得淸淨身, 常觀此身 本因貪欲 不淨所生 臭穢駢闐 內外充塞.

若洗此身 求於淨者, 猶如洗泥 終無得淨. 如此驗之 明知外洗 非佛說也.

 

❣ 明念佛

經所說言, 至心念佛 必得往生西方淨土. 以此妙門 則應成佛, 如何觀心 求於解脫.

 

夫念佛者 當修正念. 了義爲正, 不了義爲샃邪.

正念 必得西方, 邪念 云何達彼.

佛者 覺也, 所謂覺察身心 勿令起惡. 念者 憶也. 所謂憶持戒行 不忘精勤.

了如是義 名爲正念, 故知 念在於心 不在於言也.

因筌求魚 得魚忘筌, 因言得意 得意忘言, 旣稱念佛之名 修行念佛之體.

若念無實體 口誦空名, 徒自虛空, 有何成益.

且誦之與念 名義懸殊, 在口曰 송, 在心曰 念.

故知 念從心起 名爲覺行之門, 誦在口中 卽是音聲之相, 執相求福 終無是乎.

 

❣ 會相歸心

故經 云,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又云,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 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以此觀之, 乃知事相 非眞正也.

故知, 過去諸聖 所修功德 皆非外說, 唯只論心. 心是衆聖之源, 心爲萬惡之主.

涅槃常樂 由自心生, 三界輪廻 亦從心起.

心爲出世之門戶, 心是解脫之關津, 知門戶者 豈慮難成, 識關津자 何憂不達.

 

❣ 妄營佛像塔廟

竊見今時淺識, 唯知立相爲功 廣費財寶 多傷水陸 妄營像塔,

虛役人功 積木疊泥 塗靑畵綠, 傾心盡力 損已迷他, 未解慙愧 何曾覺悟.

 

見有爲則 勤勤愛着, 說無相則 兀兀如迷. 且貪世上之所樂 不覺當來之太苦.

此之修學 徒自疲勞, 背正歸邪 誑言獲福.

 

❣ 結觀歸心

但能攝心內照 覺觀常明. 絶三毒心 永使消亡, 閉六賊門 不令侵擾,

恒沙功德 種種莊嚴 無量法門 一一成就.

超凡證聖 目擊非遙, 悟在須臾 何煩皓首.

眞門幽秘 寧可具陣. 略說觀心 詳其小分.

 

---? 華嚴行 정리?---

'<♣ 학술자료 ♣> > 경전자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카톡 불경 15.  (0) 2019.12.25
카톡 불경 14.  (0) 2019.12.25
法性揭  (0) 2019.12.24
《達磨 血脈論》懸吐  (0) 2019.12.21
迷現六趣  (0) 2019.12.13
❣ 神妙章句⼤陀羅尼 념송공덕 ❣  (0) 2019.12.11
❣『萬善同歸集』 : <中道頌> -  永明延壽 선사 (904~975)  - ❣  (0) 2019.12.06
카톡 불경 13.  (0) 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