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高僧傳의 人名數의 比較와 各品名의 典據
1) 序文
高僧傳에는 中國의 梁高僧傳(高僧傳)․續高僧傳(唐高僧傳)․宋高僧傳․ 明高僧傳(神僧傳)이 있으며, 우리 나라에서는 覺訓이 지은 海東高僧傳이 있다.
中國의 高僧傳들은 서로가 긴밀한 관계를 가지고 著述되었다. 唐高僧傳이 梁高僧傳을 잇는 것이고, 宋高僧傳이 唐高僧傳을 계승하고, 明高僧傳은 唐高僧傳을 잇고 있으며 각기 10품으로 나누어 편집한 것 등을 볼 때 이들은 하나의 주제로 이어진 著述이나, 各 高僧傳마다 人名과 名數가 다르다.
여기에서는 宋高僧傳. 唐高僧傳. 續高僧傳의 간단한 해제를 살펴 본 뒤에 각 高僧傳의 10품으로 나누어 놓은 人名과 名數를 비교 검토해 보기로 한다.
2) 本論
1. 高僧傳의 解題
1. 宋高僧傳
이 宋高僧傳은 贊寧이 지었으며 30卷으로 되어 있으며 唐太宗 貞觀年(627)에서부터 宋太宗 端拱元年(989)에 이르는 약362年間에 걸친 주로 唐과 宋代의 高僧의 行蹟을 집록한 것이다
이 高僧傳은 본래 太平興國7年(A.D982)에 勅令에 의해 編纂되어 宋나라 太宗 端拱 元年(988.A.D) 宋太宗에게 바쳐진 것으로 道宣의 唐高僧傳의 마지막 기록인 貞觀 19(645.A.D)이후의 것을 王命에 의해 贊寧이 30卷으로 編纂하였다. 編纂者인 贊寧(A.D 919~1002)은 唐高僧傳의 編纂者인 道宣이 속했던 南山律宗의 10대 法統의 門下에 속하고 있었다. 때문에 敍述이 唐高僧傳의 분류방법을 따라 譯經. 義解. 習禪. 明律. 護法. 感通. 遺身. 讀誦. 興福. 雜科의 十科로 나눈다. 그리고 각 高僧傳을 時代順에의해 배열하지 않고 그 行蹟에 따라 十科로 分類시키고 있다. 本傳에서 531명, 附見에서 126명 합계 657명의 高僧을 다루고 있으며 30권으로 이루어져있다.
2. 梁高僧傳
梁나라 慧皎(437~554)가 14권으로 되었으며, 梁高僧傳이라고도 한다. 中國의 後漢 永平 10년 (A.D 67)로부터 梁의 天監18년(A.D 519)까지의 453年間에 걸친 高僧의 事跡을 記錄한 것으로 자신의 傳記가 있는 257인과 附見으로 242명 合計 499여명이 수록되어 있다.
14권으로 이루어져있으며, 科目은 譯經. 義解. 神異. 習禪. 明律. 亡身. 誦經. 興福. 經師. 唱導의 十科로 분류하고 있다
3. 唐高僧傳
唐나라 道宣이 贊했다. 梁나라 慧皎의 高僧傳에 대해서 續高僧傳이라 한다.
唐나라 貞觀 19년부터 梁나라 天鑑 18년에까지 453年間에 高僧의 行蹟을 集錄한 것이다. 자신의 전기가 있는 394인과 부견208명 합계 596명이 수록되어져 있다. 序錄 1卷, 本文 13卷으로서, 唐高僧傳 또는 唐傳이라고 하며 十科로 나뉘어져 있다. 14권으로 나뉘어져 있으며, 十科는 譯經. 義解. 習禪. 明律. 護法. 感通. 遺身. 讀誦. 興福 등 十科로 나누었다.
2. 高僧傳의 十科와 人名의數
1. 宋高僧傳
宋 左街 天壽 寺通慧 大師
賜 紫沙門贊寧等奉 勅撰
宋高僧傳, 大正藏 50,pp 709~90
科目 |
卷數 |
人 名 |
譯經 |
1卷 |
義淨. 金剛智. 不空. 慧朗 (4名) 正傳 3人, 附見 1人 |
2卷 |
善無畏. 達磨掬多. 智慧. 玄覺. 道因. 崇公. 寶遇. 智賢. 會寧. 覺救. 佛陀波利. 順貞 尊法. 無極高. 阿難律. 木叉師. 迦葉師. 極量. 實叉難陀. 日照. 天智. 慧智. 明佺. 寂右 (24名) 正傳15人, 附見9人 | |
3卷 |
智通. 智嚴. 寶思惟. 菩提流志. 懷迪. 般若力. 善部末摩. 寂黙. 蓮華精進. 戒法. 蓮華 飛錫. 子隣. 般若. 悟空. 滿月. 智慧輪 (17名) 正傳14人, 附見3人 | |
義解 |
4卷 |
竅基. 道世. 普光. 法報. 勝莊. 圓測. 薄塵. 靈辯. 元康. 靖邁. 順璟. 嘉尙. 慧沼. 大願. 塵外. 彦悰. 義湘. 義忠. 元曉. 大安. 神楷. 明恂. 會隱. 僧瑗. 印宗. 宗哲. 德感. 浮丘 (28名) 正傳21人, 附見7人 |
5卷 |
法藏. 大儀. 恒景. 一行. 智昇. 圓暉. 懷遠. 崇廙. 玄逸. 道기. 良賁. 禮宗. 法詵 潛眞 道超. 澄觀. 良秀. 談筵. 慧琳 (19名) 正傳14人, 附見5人 | |
6卷 |
惟慤. 慧震. 弘沇. 懷感. 法海. 慧苑. 智威. 慧威. 湛然. 元浩. 智藏. 神淸. 義將. 端甫. 宗密. 圓禪師. 照禪師. 乘恩. 知玄. 僧撤 (20名) 正傳14人, 附見6人 | |
習禪 |
7卷 |
志遠. 元堪. 希圓. 玄約. 彦暉. 歸嶼. 令諲. 貞辯. 虛受. 可周. 貞誨. 可止. 巨岷. 恒超 僧照 從隱 夢江. 宗季 智佺. 皓端. 傳章. 繼倫 義楚 修進. 省倫. 晤恩. 義寂 (27名) 正傳23人, 附見4人 |
8卷 |
弘忍. 慧能. 神秀. 慧明. 神會. 曇璀. 法持. 道亮. 道俊. 玄覺. 智威. 本淨. 慧朗. 독公 巨方. 智封. 香育. 藏師 (18名) 正傳15人, 附見3人 | |
9卷 |
義福. 行思. 普寂. 懷讓 靈著. 法翫. 玄紫. 慧忠. 志賢. 惟忠. 希遷. 神會. 法欽. 道樹. 慧空. 元觀. 崇珪. 全植 (18名) 正傳14人, 附見4人 | |
10卷 |
道一. 智藏. 志滿. 光瑤. 道堅. 靈坦. 道通. 懷暉. 惟寬. 寶修. 遺則. 靈黙. 志閑. 道悟. 崇信. 圓寂. 掘多. 甄寂. 懷海. 恒月. 眞亮. 思公. 曇眞. 石藏 (24) 正傳16人, 附見8人 | |
11卷 |
自在. 一鉢. 南印. 無業. 如會. 天然. 太회. 曇藏. 靈彖. 超片. 無等. 明覺. 圓脩. 普願曇晟. 甄公. 從諗. 智藏. 圓智. 法常. 崇演. 齊安. 恒政. 靈祐. 玄策 (25名) 正傳21人, 附見4人 | |
12卷 |
衰中. 衰普. 日照. 宣鑒. 藏奐. 義玄. 從諫. 鑒宗. 良价. 藏廙. 大安. 慶諸. 洪諲. 令達. 道膺. 有緣 義存. 元安. 恒通. 招賢岑師. 慧寂. 慧恭. 文喜. 惟靖 (24名) 正傳20人, 附見4人 | |
13卷 |
圓紹. 法普. 休精. 智閑. 大同. 光仁. 本仁. 居遁. 師備. 存壽. 師彦. 本寂. 珪琛. 慧稜 道怤. 全付. 善靜. 靈照. 文益. 行因. 道潛. 緣德. 德韶 (23名) 正傳 17人, 附見6人 |
科目 |
卷數 |
人 名 |
明律 |
14卷 |
道宣. 大慈. 道成. 文綱. 名悋. 懷素. 賓律師. 道岸. 眞表. 秀律師. 靈滿意. 崇業 玄儼. 融濟. 德秀. 愛同. 玄通. 詮律師. 法愼. 道光. 鑒眞. 守直. 嚴峻. 曇一 (25名) 正傳20人, 附見5人 |
15卷 |
靈一. 齊翰. 朗然. 大義. 義宣. 辯秀. 如淨. 鑑源. 慧觀. 志鴻. 乘如. 淸江. 靈澈. 省躬 神皓. 維亮 藏用. 眞乘. 道標. 曇淸. 圓照. 利言 (22名) 正傳19人, 附見3人 | |
16卷 |
辯才. 道澄. 淸徹. 上恒. 慧琳. 神溱. 慧靈. 常達. 丹甫. 法相. 文擧. 允文. 慧則. 元表. 彦偁. 壽闍黎. 從禮. 景 . 貞峻. 希覺. 澄楚 (21名) 正傳19人, 附見2人 | |
護法 |
17卷 |
威秀. 復禮. 惠立. 玄嶽. 法明. 神悟. 元崇. 璿禪師. 利涉. 神 . 唯儼. 崇惠. 無名. 智常. 楚南. 玄泰. 玄暢. 惟勁. 道丕 (19名) 正傳18人, 附見1人 |
感通 |
18卷 |
檀特師. 河禿師. 玄光. 法喜. 欽師. 僧伽. 木叉. 慧儼. 慧岸. 邁逈. 道鑒. 慧昭. 岸禪師 後僧會.道英. 法秀. 普明 (18名) 正傳15人, 附見3人 |
19卷 |
破墮. 元珪. 惠符. 惠安. 安精. 徐果師. 如一. 西域亡名. 抱玉. 阿是師. 封干師. 木 ?師. 寒山子. 拾得. 無相. 智詵. 懷信. 辛七師. 和和. 廣陵. 明瓚. 待駕. 懷一. 懷道 智恒. 惠忠. 圓寂. 惠秀. 惟忠 (29名) 正傳21人,附見8人 | |
20卷 |
處寂. 無著. 普化. 大川. 法烱. 難陀. 玄宗. 廣敷. 圓震. 地藏. 神暄. 道行. 懷空. 圓觀 法藏. 鑑空. 道行. 普滿. 些些. 食油師. 義師. 證智. 薦福寺老僧. 神鑒. 淸觀. 物外. 希運 (26名) 正傳22人, 附見4人 | |
21卷 |
神英. 牛雲. 道義. 法照. 常遇. 永安. 慧聞. 無漏. 寶達. 隱峯. 亡名雉鳩和尙. 梁山寺上座亡名. 文 . 本淨. 法江. 興善寺異僧. 羅僧. 契此. 智 . 密師 (21명) 正傳18人, 附見3人 | |
22卷 |
如敏. 全宰. 懷 . 行遵. 襄州亡名. 狂僧. 曹和尙. 僧緘. 大慈寺亡名. 師簡. 王羅漢. 宗合. 道因. 點點師. 行滿. 法圓. 鑛師. 李通玄 (18名) 正傳13人, 附見5人 | |
遺身 |
23卷 |
正壽. 忄造 禪師. 無染. 定蘭. 鴻休. 景先. 全 . 元慧. 束草師. 行明. 息塵. 道育. 景超. 志通. 道舟. 洪眞. 慧明. 普靜. 守賢. 師蘊. 紹嚴. 文輦. 懷德. (24名) 正傳22人, 附見2人 |
讀誦 |
24卷 |
行堅. 法智. 慧悟. 明慧. 慧警. 崇政. 思睿. 法朗. 僧衒. 啓芳. 圓果. 玄奘. 洪正. 守賢 志玄. 元皎. 楚金. 懷玉. 大行. 廣愛寺. 亡名. 雄俊. 三刀法師. 大光. 智燈 (24名) 正傳21人, 附見3人 |
25卷 |
明度. 淸虛. 少康. 法正. 會宗. 守素. 華嚴和尙. 文照. 法照. 慧普. 客僧. 靈幽. 惟恭. 靈幽. 遂端. 神智. 從番. 鴻楚. 鴻莒. 道賢. 若虛. 亡名僧. 行 . 守眞. 沙彌彌伽. 道蔭 (26名) 正傳21人, 附見5人 | |
興福 |
26卷 |
法成. 業方. 光儀. 自覺. 慧雲. 玄覽. 慧昶. 守如. 玄朗. 慧明. 子瑀. 惟實. 增忍. 文瓚. 懷玉. 代病師 (16名) 正傳14人, 附見2人 |
27卷 |
僧竭. 定光. 貞幹. 道遵. 含光. 寂然. 普岸. 全亮. 唯約. 惟則. 明準. 幽玄. 智頵. 文質. 宗亮. 曇休. 智廣. 法藏. 海雲. 守節. 法興. 行嚴. 願誠. 誠慧 (24名) 正傳21人, 附見3人 | |
28卷 |
智暉. 光嗣. 遵誨. 彦求. 智朗. 師會. 智江. 光嶼. 巖俊. 從彦. 常覺. 永安. 延壽. 義莊. 普勝. 師律 (16名) 正傳15人, 附見1人 |
雜科 |
29卷 |
智一. 慧凝. 員相. 僧達. 神鼎. 泓師. 慧日. 眞法師. 神逈. 純陀. 道遽. 進平. 道隱. 道 晤. 歡喜. 無側. 皎然. 福琳. 懷空. 慧演. 行覺. 皓玉. 玄晏. 澄心. 道齊. 法如. 慧涉 雲遽. 淸源. 法眞. 寧賁. 法融 (32名) 正傳26人, 附見6人 |
30卷 |
好直. 廣脩. 高閑. 元表. 全淸. 頭陀. 全玼. 慧沐. 幽州亡名. 祝融峯禪者. 樓隱. 寶安. 金和尙. 無作. 貫休. 處黙. 曇域. 國道. 智宣. 齊己. 無迹. 警光. 自新 .行脩. 宗淵 (25名) 正傳19人, 附見6人 |
2. 梁高僧傳
梁會稽嘉祥寺 沙門 釋慧皎 撰
梁高僧傳,大正藏 50卷, pp,330~423
科 目 |
卷 數 |
人 名 |
譯經 |
1卷 |
攝摩騰, 竺法蘭, 安淸, 支樓迦讖, 曇柯迦羅, 康僧會, 維祇難, 竺曇摩羅刹, 帛遠, 帛尸梨蜜, 僧伽跋澄, 曇摩難提, 僧伽提婆, 竺佛念, 曇摩耶舍, 竺佛朔, 安玄, 嚴佛調, 支曜, 康巨, 康孟詳, 康僧鎧, 曇帝, 帛廷, 法立, 法巨, 攝承遠, 聶道眞, 帛法祚, 衛士度, 佛圖羅刹, 趙政, 僧伽羅叉, 竺法度 (34名) 正傳15人, 附見19人 |
2卷 |
鳩摩羅什, 弗若多羅, 曇摩流支, 卑摩羅叉, 佛陀耶舍, 佛馱跋陀羅, 曇無讖, 附, 安陽侯, 道普, 法盛, 法維, 僧表 (12名) 正傳7人, 附見5人 | |
3卷 |
法顯, 曇無竭, 佛駄什, 浮陀跋摩, 智嚴, 寶雲, 求那跋摩, 僧伽跋摩, 曇摩蜜多, 智猛, 첩畺良耶舍, 求那跋陀羅, 求那毗地, 附, 僧伽達多, 僧伽羅多哆, 阿那摩低, 僧伽婆羅, (17名) 正傳13人, 附見4人 | |
義
解 |
4卷 |
朱士行, 支孝龍, 康僧淵, 竺法雅, 康法朗, 竺法乘, 竺潛深, 支道林, 于法蘭, 于法開, 于道邃, 竺法崇, 竺法義, 竺僧度, 附, 竺叔蘭, 無羅叉, 康法暢, 支敏度, 毗浮, 曇相, 曇習, 令韶, 竺法行, 竺法存, 竺法友, 竺法蘊, 竺法濟, 康法識, 支法度, 竺法仰, 竺法興, 支法淵, 于法道, 于法威, 道寶, 竺慧超, (36名) 正傳14人, 附見22人. |
5卷 |
道安, 法和, 竺僧朗, 竺法汰, 僧先, 竺僧輔, 竺僧敷, 曇翼, 法遇, 曇微, 道立, 曇季, 竺法曠, 竺道壹, 慧虔, 附, 王嘉, 支僧敦, 曇壹, 曇貳, 道護, 僧衛, 僧常, 法濬, 帛道猷, 道寶, 道施, 曇誠, 智明, (28名) 正傳14人, 附見13人 | |
6卷 |
慧遠, 慧持, 慧永, 僧濟, 法安,曇邕, 道祖, 僧계, 道融, 曇影, 僧叡, 道恒, 僧肇, 附, 慧巖, 僧恭, 道泓, 曇蘭, 僧融, 慧要, 曇順, 曇說, 法幽, 道恒, 道授, 弘覺, 僧揩, 道標, (27名) 正傳13人, 附見14人 | |
7卷 |
竺道生, 慧叡, 慧嚴, 慧觀, 慧義, 道淵, 僧弼, 慧靜, 僧苞, 僧詮, 曇鑒, 慧安, 曇無成, 僧含, 僧撤, 曇諦, 僧導, 道汪, 慧靜, 法愍, 道亮, 梵敏, 道溫, 曇珷, 慧亮, 僧鏡, 僧璜, 道猛, 超進, 法瑤, 道猷, 慧通, 附, 寶林, 慧生, 法智, 僧馥, 法業, 僧睿, 慧琳, 法和, 道海, 慧龕, 慧恭, 曇泓, 道廣, 曇冏, 道含, 僧莊, 僧因, 僧音, 僧成, 普明, 道誾, 僧宗, 靜林, 慧隆, 僧籥, 僧慶, 慧定, 慧嵩, 曇濟, 曇宗, 曇隆, 曇度, 玄運, 道堅, 慧鸞, 慧敷, 慧訓, 道明, 曇機, 道憑, 曇瑤, 道慈, 慧整, 覺世, (76名) 正傳32人, 附見44人 | |
8卷 |
僧淵, 曇度, 道慧, 僧鍾, 道盛, 弘允, 智林, 法瑗, 玄暢, 僧遠, 僧慧, 僧柔, 慧基, 慧次, 慧隆, 僧宗, 法安, 僧印, 法度, 智秀, 慧球, 僧盛, 智順, 寶亮, 法通, 慧集, 疊斐, 附, 慧記, 道登, 玄趣, 僧達, 曇纖, 曇遷, 僧表, 僧最, 敏達, 僧寶, 法鮮, 法愛, 法常, 智興, 道憑, 法令, 慧泰, 曇愼, 慧敞, 僧岫, 弘稱, 僧拔, 慧熙, 僧行, 慧恢, 道旭, 慧求, 慧深, 法洪, 僧寶, 僧智, 法珍, 僧嚮, 僧猛, 法寶, 慧調, 智誕, 僧辯, 僧賢, 通慧, 法度, 曇准, 法身, 法眞, 慧令, 僧賢, 法仙, 法最, 僧敬, 道文, 慧光 敬遺, 光贊, 慧韜, 道宗, 慧龍, 法紹, 僧朗, 慧開, 法開, 僧紹, 法整, 僧若, 僧璿, 道乘, 法欣, 智敞, 法冏, 僧護, 僧韶, 道明, 僧成, 僧寶, 聖進, 法藏, 明度, (103名) 正傳27人, 附見76人 | |
神異 |
9卷 |
竺佛圖澄, 單道開, 竺佛調, 耆域, 附, 道進 (5名) 正傳4人, 附見1人 |
10卷 |
揵陀勒, 訶羅竭, 竺法慧, 安慧則, 涉公, 曇崔, 史宗, 杯度, 曇始, 法朗, 邵碩, 慧安, 法旺, 僧慧, 慧通, 保誌, 附, 慧持, 法整, 僧覽, 法衛, 法揩, 慧遠, 道香, 僧朗 (24名) 正傳16人, 附見8人 | |
習禪 |
11卷 |
竺僧顯, 帛僧光, 竺曇猷, 慧嵬, 賢護, 支曇籣, 法緖, 玄高, 僧周, 慧通, 淨度, 僧從, 法成, 慧覽, 法期, 道法, 普恒, 僧審, 法悟, 曇超, 慧明, 附, 慧開, 慧眞, 慧崇, 僧亮, 道果, 僧謙, 法隱, 超志, 法達, 惠勝, 道濟, (32名) 正傳21人, 附見11人 |
明律 |
11卷 |
慧猷, 僧業, 慧訽, 僧璩, 道儼, 僧隱, 道房, 道營, 志道, 法穎, 法琳, 智稱, 僧祐, 附, 慧光, 道遠, 慧曜, 成具, 慧祐, 超度, 慧文, 聰超, (21名) 正傳13人, 附見8人 |
亡身 |
11卷 |
僧群, 曇稱, 法進, 僧富, 法羽, 慧紹, 僧瑜, 慧益, 僧慶 法光, 曇弘, 附, 僧導, 慧始, 僧要, (14名) 正傳11人, 附見3人 |
誦經 |
12卷 |
曇邃, 法相, 竺法純, 僧生, 法宗, 道冏, 慧慶, 普明, 法莊, 慧果, 法恭, 僧覆, 慧進, 弘明, 慧豫, 道嵩, 超辯, 法慧, 僧侯, 慧彌, 道琳, 附, 曇蓋, 僧法, 僧恭, 慧琳, 僧念, 法音, 法明, 僧志, 法定, 曇遊, 慧溫, 法仙, (33名) 正傳21人 附見12人 |
興福 |
13卷 |
慧達, 慧元, 慧力, 慧受, 僧慧, 曇翼, 僧洪, 僧亮, 法意, 慧敬, 法獻, 法獻, 僧護, 法悅, 附, 竺慧直, 玄暢, (16名) 正傳14人, 附見2人 |
經師 |
13卷 |
帛法橋, 支담籥, 法平, 僧饒, 道慧, 智宗, 曇遷, 曇智, 僧辯, 曇憑, 慧忍, (11名) 正傳11人 |
唱導 |
13卷 |
道照, 曇穎, 慧璩, 曇宗, 曇光, 慧芬, 道儒, 慧重, 法願, 法鏡, (11名) 正傳11人 |
3. 唐高僧傳
大唐 西明寺 釋道宣 撰
續高僧傳, 大正藏 50, pp425~707
科 目 |
券 數 |
人 名 |
譯 經 |
1卷 |
梁僧伽婆羅, 寶唱, 魏曇曜, 菩堤流支, 陣拘那羅陀, 法泰. (35名) 正傳6人, 府見27人 |
2卷 |
隋那連耶舍, 闍那崛多., 達摩笈多, 彦綜. (12名) 正傳4人, 附見8人 | |
3卷 |
唐波頗, 慧賾, 慧淨. (3名) 正傳3人 | |
4卷 |
玄奘, 那堤. (2名) 正傳2人 | |
義 解 |
5卷 |
梁法申, 僧韶 法護, 智欣, 僧若, 法寵, 僧遷, 僧旻, 法雲, 慧澄, 法令, 智藏. (31名) 正傳12人, 附見19人 |
6卷 |
慧超, 慧約, 曇巒, 慧皎, 魏道辯, 道登, 梁僧密, 曇准, 道超, 僧喬, 慧開, 明徹, 法開, 道宗, 魏法貞, 梁寶淵, 僧詢, 慧超, 齊眞玉, 後梁僧遷. (37名) 正傳21人, 附見16人 | |
7卷 |
陳洪偃, 法朗, 慧勇, 寶瓊, 警韶, 安廩, 慧布, 周亡名, 魏道寵, 齋慧嵩. (14名) 正傳10人, 附見4人 | |
8卷 |
僧範, 曇導, 慧順, 道憑, 靈詢, 法上, 道愼, 周僧妙, 慧善, 寶彖, 齋曇衍, 陳慧榮, 隋曇延, 慧遠. (16名) 正傳14人, 附見2人 | |
9卷 |
周寶海, 隋智方, 羅雲, 法安, 慧哲, 慧日 恒 , 慧弼 靈裕, 慧藏, 智脫, 法澄, 道莊, 法論, 僧粲. (20名) 正傳14人, 附見6人 | |
10卷 |
靖崇, 靖玄, 智閏, 智聚, 慧礦, 智琳, 淨願, 智凝, 法彦, 法總, 僧曇, 靈璨, 法瓚, 寶儒, 慧最, 僧朗, 慧暢. (22名) 正傳17人, 附見5人 | |
11卷 |
志念, 智矩, 慧海, 辯義, 明舜, 智梵, 靑彡 淵, 道宗, 普礦, 保恭, 法亻品 , 吉藏. (17名) 正傳12人, 附見5人 | |
12卷 |
慧隆, 慧海, 慧覺, 道判, 淨業, 童眞, 靈幹, 敬脫, 善胃, 辯相, 寶襲, 慧遷, 慧覺, 智琚, 道慶. (19名) 正傳15人, 附見4人 | |
13卷 |
慧因, 慧崇, 法祥, 靜藏, 圓光, 海順, 曇藏, 神逈, 僧鳳, 道岳, 功逈, 神照, 道傑, 神素, 法護, 玄續, 慧壁. (24名) 正傳17人, 附見7人 | |
14卷 |
智琰, 道基, 道愻, 慧君頁 , 道宗, 三慧, 慧君頁 , 法恭, 智正, 慧稜, 智拔, 慧瑜, 慧持, 智凱. (19名) 正傳14人, 附見5人 | |
15卷 |
法敏, 慧璿, 慧眺, 靈睿, 僧辯, 法常, 智徵, 玄鑒, 玄會, 行等, 志寬, 慧休, 靈潤, 道洪 義褒. (19名) 正傳15人, 附見4人 |
習 禪 |
16卷 |
僧副, 慧勝, 道珍, 佛陀, 菩提達摩, 僧可, 僧達, 僧稠, 法聰, 智遠, 法常, 法京, 法懍, 惠成, 法忍, 僧實, 僧瑋, 曇相, 道正, 曇詢, 法充, 信行, 慧意. (38名) 正傳23人, 附見15人 |
17卷 |
慧命, 慧思, 智顗, 曇崇, 慧越, 慧實, 僧善, 玄景, 智舜, 智鍇, 智越. (20名) 正傳11人, 附見9人 | |
18卷 |
曇遷, 僧淵, 眞慧, 慧瓚, 法純, 法進, 靜端, 道舜, 慧歡, 智通, 本濟, 僧照, 洪林. (17名) 正傳13人, 附見4人 | |
19卷 |
僧定, 道林, 法應, 智周, 法藏, 慧超, 智晞, 智滿, 僧?, 灌頂, 普明, 智藏, 法喜, 智璪. (16名) 正傳14人, 附見2人 | |
20卷 |
道昻, 道哲, 曇榮, 靜琳, 慧娬, 志超, 曇韻, 慧思, 道綽, 明淨, 慧熙, 世瑜, 智聰, 僧徹. (19名) 正傳14人, 附見5人 | |
明 律 |
21卷 |
法超, 道禪, 慧光, 曇隱, 曇瑗, 智文, 法願, 靈藏, 通幽, 道成, 洪遵, 覺朗, 慧主, 智保, 慧詵. (27名) 正傳15人, 附見2人 |
22卷 |
智首, 慧璡, 法礪, 玄琬, 慧蕭, 慧滿, 慧進, 道亮, 慧旻. (16名) 正傳9人, 附見7人 | |
護 法 |
23卷 |
曇無最, 齊曇顯, 靜藹, 道安, 僧勔, 僧猛. (10名) 正傳6人, 附見4人 |
24卷 |
明贍, 慧秉, 智實, 法琳, 慈藏. (10名) 正傳5人, 附見5人 | |
感 通 |
25卷 |
勒那漫提,. 超達, 慧達, 道泰, 僧融, 法力, 植相, 僧林, 慧簡, 僧朗, 僧意, 僧照, 道豊, 圓通, 慧寶, 僧雲, 僧遠, 慧瑱, 洪獻, 慧雲, 法朗, 道仙, 慧峰, 慧巖, 法安, 慧亻品 , 轉明, 賈逸, 法順, 道英, 又德, 智則, 通達. (36名) 正傳33人, 附見3人 |
26卷 |
道密, 智隱, 闍提斯那, 明誕, 明璨, 慧重, 寶積, 道端, 道璨, 明芬, 僧蓋, 曇□, 道貴, 僧順, 法顯, 僧世, 法周, 慧誕, 智光, 智敎, 圓超, 慧藏, 寶憲, 法朗, 曇遂, 曇觀, 靈達, 僧昕, 玄鏡, 智揆, 僧範, 寶安, 寶巖, 明馭, 道生, 法性, 辯寂, 靜凝, 法楷, 智能, 曇良, 道嵩, 智嶷, 道諺, 淨辯. (47名) 正傳45人, 附見2人 | |
遺 身 |
27卷 |
法凝, 僧崖, 普圓, 普濟, 普安, 大志, 知命, 玄覽, 法曠, 會通, 紹闍梨, 道休. (14名) 正傳12人, 附見2人 |
讀 誦 |
28卷 |
魏志湛, 法建, 慧恭, 法泰, 唐慧超, 慧顯, 道積, 寶瓊, 善慧, 法誠, 空藏, 慧銓, 遺俗, 寶相. (21名) 正傳14人, 附見7人 |
興 福 |
29卷 |
梁明達, 周僧朗, 隋慧達, 唐僧晃, 住力, 智興, 道積, 德美, 慧胃, 智通, 慧霞, 慧雲. (17名) 正傳12人, 附見5人 |
雜 科 |
30卷 |
陳慧明, 高齊道紀, 隋法稱, 眞觀, 法韻, 立身, 善權, 智果, 唐法琰, 隋慧常, 唐智凱, 寶巖. (20名) 正傳12人, 附見8人 |
4. 各 高僧傳의 人名數의 比較
科 目 高僧傳
|
譯經 |
義解 |
習禪 |
明律 |
護法 |
感通 |
遺身 |
讀誦 |
興福 |
雜科 |
總 合 計 | ||
正傳 |
附見 |
合計 | |||||||||||
唐高僧傳 |
40 |
238 |
110 |
43 |
20 |
83 |
14 |
21 |
17 |
20 |
328 |
208 |
536 |
宋高僧傳 |
45 |
67 |
159 |
68 |
19 |
112 |
24 |
50 |
56 |
57 |
528 |
126 |
657 |
科 目 高僧傳 |
譯經 |
義解 |
神異 |
習禪 |
明律 |
亡身 |
誦經 |
興福 |
慶師 |
唱導 |
總 合 計 | ||
正傳 |
附見 |
合計 | |||||||||||
梁高僧傳 |
63 |
270 |
29 |
33 |
21 |
14 |
33 |
16 |
11 |
10 |
257 |
242 |
499 |
5. 科目의 文獻上의 典據
俗講:謂以在俗者爲對象之講經.開講之僧,稱俗講僧.所說之資料皆屬故事之類,爲一鍾以平 易通俗體裁解說佛敎經典內容之法會, 盛行於唐代,五代
典據→『續高僧傳』 卷20
『敦煌講經變文硏究(羅宗濤)』
『中文 大辭典』 11卷 p,1042,上에는
謂以俗語講述佛學敎義也.『資治通鑑唐紀』에는敬宗寶曆2年觀沙門文淑俗講이라 한 기록이 있다.
『漢和大辭典』p, 784
내용은 중문대사전과 같다.
『望月大辭典』p,564에 “續講은 出家專門家에 對象의 講經에 대해서 在續者對象의 講經의 이다. 在俗을 위한 講經이기 때문에 內容도 通俗的인 平易하게 설하였다”
라고 되어 있다.
唱導師: 法會或齊會時, 宣說敎理以開導衆心. 與演說,說敎同義, 然爲一種較淺近之敎導方法. 又唱導係有關經典之講演說話, 卽就經文而講, 故又稱講經.講說.唱說.說法.講導.宣講.宣唱.唱導一訶등을 한는 것을 말한다.
典據→妙法蓮華經5,『大正藏』9권,p40에 “是四菩薩於其衆中 最爲上首唱導之師”라 하였다.
梁高僧傳 권13,『大正藏』,50권, pp330~423에는 唱導師 10人이 실려있다.
續高僧傳 권30,『大正藏』,권50, pp425~707에는 雜科라는 科目으로 하여 正傳12名 附 見8人이 실려있다.
『中文大辭典』,p,824,上에는 “佛家語說法之人也. 又法會之首座唱經文誘導衆僧之常略稱爲導師”라 하였다.
『漢和大辭典』, p,1045, 中에는 “說法을 하는 사람” “法會의 上座에서 經文을 唱하기 시작해서 衆僧을 人道하는 역활이며 略해서 導師라고 부른다”라고 되어 있다.
『望月大辭典』,p, 2704 中. “宣唱開導의 뜻. 演說 또는 說敎등과 동의. 즉 齊會때에 法敎를 唱說하고 開導함을 말한다”라고 되어 있다.
經師: 通曉經典或善於讀誦經文. 諷吟梵唄의 僧을 말한다.
典據→『望月大辭典』,p,148 中. “經典을 通曉한 僧의 뜻. 전하여 특히 經文의 諷誦을 잘하는 僧을 칭한다” 라고 되어 있다.
梁高僧轉,『大正藏』50권,pp330~423에 經師11人이 수록되어 있다.
說法師: 佛法을 通曉함을 가리키고, 또 능히 衆生을 인도하여 수행하게 하는 사람을 말한다. 說法師. 大法師라고도 하며, 넓게는 佛陀와 그 弟子를 가리킨다. 좁게는 經律을 행하는 자를 말하며 經師 혹은 律師로도 칭한다.
典據→〔瑜伽師地論〕卷81. 〔十住毘婆沙論〕卷7.등에는 설법사가 갖추어야 할 조건들이실려있다.
邑師:각 文獻에는 邑師로 표현되지 않고 義邑으로 표현되어 있다.
『望月大辭典』,p143, 下 “北魏初부터 北支那에까지 성하게 결성되었던在俗의 佛敎徒를 중심으로한 信仰團體에서, 法義. 邑義. 邑會. 義邑등의 名을 주로 造像銘등이 보인다. 이러한 信仰團體는 雲崗. 龍門. 天龍山등의 石窟에 보인다.”
遊行僧: 行脚이라 하며,또는 游方.遊行.이라 한다. 僧侶가 일정한 居所가 없이, 혹은 名師를 尋方하고 혹은 自我을 修行하며 혹은 他人을 敎化하며 널리 四方을 遊行하는 것을 말한다.
禪宗의 參禪學徒의 雲水와 같은 뜻이다. 行脚僧이 四方을 遊行할 때에 가지고 다니는 常用物件의 種類와 數量이 일정하게 規制되어 있다. 經典에 나타나 있는 典據는 다음과 같다.
五分律17卷『大正藏』22卷
“糞掃衣之餘物에는,劫具衣,褐衣,拘舍耶衣,他家등이 있다. 乞食之餘物에는僧前食,後食,請食등이있다. 樹下坐之餘物은에는 大小屋, 重屋등이 있다. 陳棄落之餘物에는酥,油.蜜.石蜜등이있다”.
摩訶僧秖律 卷23 『大正藏』22卷
糞掃衣의 餘物에는 欽婆羅衣. 疊衣. 芻摩衣. 拘舍耶衣. 舍那衣. 麻衣. 丘牟提衣등이 있다. 乞食의 餘物에는 戒食. 籌食. 請食등이 있다. 樹下之의 餘物에는 大舍. 重樓. 閣舍. 門舍屈舍등이 있다. 陳棄藥의 餘物에는 酥. 油. 蜜. 石蜜. 生酥. 脂 등이 있다.
十誦律卷21,『大正藏』23卷
糞掃衣 餘物에는 白麻衣, 赤麻衣, 褐衣, 憍施耶衣, 翅夷羅衣, 欽跋羅衣, 劫貝衣.等이 있다.
乞食之餘物에는 月生食, 衆僧食, 別房食, 請食.等이 있다. 樹下坐之餘物에는 溫室, 講堂,殿樓, 一重舍, 閣屋, 平覆屋, 地窟, 山窟, 湮頭勒迦臥具, 漫頭勒迦臥具, 禪頭勒迦臥具,
草敷葉敷등이 있다 陳棄藥之餘物에는 四種消藥(酥,油,蜜,石蜜) 四種淨脂가 있는데 이는 (熊脂, 驢脂, 猪脂, 鱣脂)등이다. 五種根藥은 (舍利, 薑, 赤附子, 波提鞞沙, 昌蒲根)등이 있다. 五種果藥에는 (鞞醯勒, 阿摩勒, 胡椒, 蓽茇羅)등이있다. 五種鹽에는 (黑鹽, 白鹽, 紫鹽, 赤鹽, 鹵土鹽) 등이 있다. 五種湯에는(根湯, 莖湯, 葉湯, 花湯, 果湯)등이 있다. 五種樹膠藥에는(興渠, 薩闍羅薩諦, 掖諦, 掖提諦, 掖婆那)等이있다.
이로써 보면 유행승은 행각승과 같은 내용이며, 이들이 常住하는 집물은 각 경전마다 조금씩 다르다.
'<♣ 학술자료 ♣> > 경전자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신수대장경 & 卍자속장경 (0) | 2010.11.16 |
---|---|
妙 法 蓮 華 經 - 1~7.hwp (0) | 2010.11.14 |
懸吐註解 禪 要 (高峰和尙).hwp (0) | 2010.11.14 |
金剛經 五家解 번역..hwp (0) | 2010.11.14 |
法句經.hwp (0) | 2010.11.14 |
한글법화경.html / 한글,영문,한문 법화경.html (0) | 2010.11.13 |
法華天台文句輔正記 (輔妙樂記) - (唐, 道暹述) (0) | 2010.08.15 |
法華文句記 (唐, 湛然 述) (0) | 2010.08.15 |